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敬称和谦称     
自古迄今,在人际交往中,常用一些敬称和谦称。敬称,用以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物,对人表示敬重;谦称,用以对人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于己表示谦恭。  相似文献   

2.
古人在对话或写信时多用谦称和敬称。了解这些称呼以及它们的来源有助于阅读古汉语。现把它们分别简介于后。一、谦称为了对对方表示谦虚,在自称时使用谦称。△臣“臣”本为对男性奴隶之称呼。西周时把奴隶分作三类,第一类专供贵族家庭内各项役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对人的称呼有谦称和尊称之别。特别是在谦称上,常常使用带贬义的词,反词正用。这种称呼今天看来似乎觉得好笑,但却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历经几千年流传至今,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辈谦恭之至,我们的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下面是对几个常见例子的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人际交往极其讲究礼仪。一般说来,在相互言谈或书札来往中,提到自己要用谦称(卑称);与此相反, 在称呼对方时,则往往用敬称 (尊称),除了关系交恶有意侮辱对方外。关于谦称和敬称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幽默     
尊称语课上.包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孔子、孟子的章时说道:“古代如称对方为‘子’,那是尊称。”一位同学说:“包老师,您在古代该怎么称呼……”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表示谦称和尊称的词语,这些词语到现在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却已经从汉语中消失。本文主要对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做了总结,并研究了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表示谦称和尊称的词语,这些词语到现在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却已经从汉语中消失。本文主要对古代的谦称与尊称做了总结,并研究了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侯宏玉 《现代语文》2007,(10):32-32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苟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古人在对话或书信、奏议中 ,常用谦称代替第一人称 ,用尊称代替第二人称。它们多表示单数。一、谦称。1、臣 ,如 :北方有侮臣者 ,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 ,希望借助您杀掉他。2、孤 ,如 :今数雄已灭 ,唯孤尚存。———如今那几个英雄已经被消灭 ,只有我还存在。3、寡人 ,如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用五百里的地方来交换安陵。表示谦称的还有“仆”、“妾”(女子 )、“窃”等。先秦多用“臣”表示谦称 ,秦代以后专为臣子对帝王的自称。“臣”可加上“等”字表复数。“寡人”、“孤”是帝王专用的谦称。二、尊称。1…  相似文献   

11.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经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也可以作定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古汉语的名词也有一些用法是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如多用敬称和谦称、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中学文言文中这三方面的用例相当多,各种类型大体俱全。研究一下这些用例,掌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某些问题的分岐所在,对于教学可能是有益的。 (一)敬称和谦称是名词,不是代词。 (1)古汉语中有不少词表示敬称和谦称,经常在对话或书信中使用,向对方表示尊敬。敬称和谦称有以下几种: 一、用“公”、“子”、“君”、“先生”等表敬称,“愚”、“臣”、“孤”、“寡人”、“妾”等表谦称。前者表示有德或地位高,后者表示无德或地位卑下。例如: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谦称、尊称,也有一定数量的谦敬副词,这两类词的共同点都是表示谦恭和对别人的尊敬。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汉语中,表示谦称可以自称卑贱不德的词语,如“寡人、孤、不谷、愚、鄙人、老拙”等。也可以自称低贱的身份,如“臣、微臣、卑臣、...  相似文献   

13.
如何得体地称呼别人,以表示自已热情、谦恭、有礼的态度,这是我们在和人交往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信任,期望得到别人的敬称,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价值所显示的一种最普遍的“自我渴求”。因而恰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称呼者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是表现对被称呼者尊重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世界各地,对不同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人,称呼语也是各式各样的尤其是在中国,由于汉语丰富的内涵和东方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称呼语更加繁复多姿。本文拟从敬称、谦称两方面,对汉语的称呼词稍作…  相似文献   

14.
“你”是谁     
代词“你”一般表示谈话的对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你”字经常用到,可大家知道“你”是谁吗?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对对方的称呼  相似文献   

15.
谦称:交往时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用于尊敬对方.昵称与贱称:表示亲昵的称呼,表示鄙视轻贱的称谓.加字称谓:有时称谓前加“先”“太”等字样,以表谦敬和关系.职业称谓:古人提到从事某一职业的某人时,往往先称其职业,后加上其名.  相似文献   

16.
雅语,取其高雅之意,区别于低俗,粗野的语言。使用雅语,以表现说话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使用雅语,因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称自己的长辈、师尊或别人的器物则使用尊称;对别人称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器物等则用谦称;在不同场合,为表现自己的高雅和有素养也还可以使用一些别的称呼,避免直说,以造成不必要的感情上的误解。先说尊称。可在具体的称呼前  相似文献   

17.
同一个人可以给他不同的称呼,名字、昵称、绰号,不一而足。这些不同称呼所附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利用这些不同的称呼,可以表现一定的关系或某种感情色彩。表达尊重之意称呼有一种尊称,旧时的“公”“子”“老”都是一种尊称。比如关羽被尊称为关公,陶行知被尊称为陶子,师长被尊称为老  相似文献   

18.
精灵挑战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时候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其中对他人的各种尊称尤为突出。称呼帝王为殿下,称呼有身份的人叫“公”,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对别人的母亲称令堂,儿子称令郎,女儿称千金。那么,昆仲是指()。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一册《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某子冠毕”的“某子”注释为“孙昌胤自称”,此注欠妥。“某”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称,相当于“我”,这是占汉语中常见的用法。“子”是男子的尊称,用来专指有德的人。由此引申为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这  相似文献   

20.
打招呼是指见面时表示问候的话语、动作或手势 ,是对交际对方善意友好的表示。不同国家 ,不国民族有自己的打招呼礼仪。通常 ,俄罗斯人最爱用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 )与人打招呼或寒喧 ,它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 ,既可用来与熟人 ,也可与不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招呼。称呼对方时多用名字 (имя)加父称 (отчество)这种尊称形式。如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НинаНиколаевна。Доброеутро!Добрыйдень!Добрыйвечер!等也是俄罗斯人见面时用得较多的问候语 ,它属于一种“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