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20世纪初,中国古典文学理论衰微,现代文学理论范式开始形成。促成现代文学观念形成的因素有三个:一是西方现代文学理念,二是仿西方文化而来的现代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三是现代性质的文化传播媒介。这三种因素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研究范式的形成,意味着中国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文化秩序的兴起,也标志着传统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模式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文化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历史观点”这文学批评标准。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等的前提下尊重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这一价值立场,包含着对封建性别等级文化的批判,也包含着对以平等为名义用政治化的男性类特性压抑性别差异性、压抑个体生命差异性这一历史的反思。这一种性别立场是对男权文化传统的本体性否定,而不是男女轮回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3.
朱晓进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鲁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是朱晓进教授在文学与文化这一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系统地挖  相似文献   

4.
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置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5.
<正> 绪论 在中西文化撞击下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与外延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外来影响 三、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变异 四、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六十年的历史过程以及分期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无论主观愿望如何,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蔓延,人们其实已王身于后现代语境之中.在后现代语境下,凸显与张扬的是解构中心、消除规范,打破一种维系语言解构、社会现实解构和知识解构的统一性的普遍逻辑的封闭系统.具体到文学研究,后现代语境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批判理论的后现代文化,它为文学的阐释与解说提供了多元的言说空间.本期推出"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组笔谈,旨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一次梳理,在多元的阐释空间中走进中国现代文学,同时也期许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所启发与反省.  相似文献   

7.
世纪末思潮     
20世纪初叶, "异域的新声"传入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或者说中国现代文化终于在文化"他者"的影响下有了"现代"的特质.在舶来的琳琅满目的文化图景中,一股有违传统审美习惯的西方"世纪末"文化思潮在当时出现.这股思潮以颓废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为内核,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大幕,成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潜在势力.关于"'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个话题,学界已经有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具备了成为现代文学研究"新关键词"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描述了20世纪的中国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对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造性阐释,分别论述了儒家、道家精神对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显示了传统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对于我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回溯新时期20年来的老舍研 究,反观新时期20年来的现代文学 研究,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开拓。 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与欧风美雨的吹拂滋润密切相关的,这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带着一种“文化偏至”的姿态,批判反对中国的一切文化传统、文学传统,翻译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家庭文学文化意蕴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已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的发展非常悠久,在每个时期的发展中,都会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但是,每个时期文学的发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的现代文学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其发展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就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15.
《中文自学指导》2005,(1):F003-F003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专门从事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的常设机构。中心目前承担“十五”“211”工程项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中与现代文学和文化相关的资制搜集与整理工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开拓必须建立在对新材料的搜集、整理和深度加工上,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致力于资料的再发现与再解  相似文献   

16.
马丽蓉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问世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著者站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高度,从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化、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交流碰撞角度展开研究,可谓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进行吸收和改良的过程。现代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这种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是现代文学的价值指向,但传统的先在性与非对象性存在,让现代文学在创生之时就在价值立场、存在模式、审美情趣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上世纪40年代,传统文化的民间范式更成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方面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基于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和现实需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由于面对深刻的社会转型与空前的民族危机,因此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作品数量十分丰富,这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和重要内涵。论述现代文学课程中家国情怀表现最突出的现代启蒙思潮、五四诗歌创作以及抗战文学,旨在更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和理性认知两个维度上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