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许多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永别了,武器》就是一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海明威擅长运用各种叙事技巧,《永别了,武器》就充分展示了他的多维叙事艺术。通过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叙事时序和人称,揭示该作品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硬汉子”形象扫描金德琅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战争“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一系列描写战争的作品,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永别了,武器》被认为是一部当代文学杰作,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一战及其对青年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磨灭、不可愈合的。《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反战题材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反战思想,作品描述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它剥夺了人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就是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海明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结合富有诗意的语言,对战争作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一生写了许多不朽之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其最著名的两部。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探识海明威创作思想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作者以其精练、简洁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其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富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雨、高山、平原等事物外,还有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酒在这部作品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7.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作者以其精练、简洁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其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的写作手法,使作品富有很深的意蕴,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在《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中,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雨、高山、平原等事物外,还有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酒在这部作品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悲凉命运作家”的代表。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例,探求了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对其作品思想性和人物刻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重要小说。以《永别了,武器》的两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译文词语的选择、句法、人物身份与语言、特殊名词的翻译四个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和译者的策略,以及海明威风格的保留与再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永别了,武器》为切入点,分析海明威对战争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旨在揭示海明威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之一以及“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是不被列入荒诞派作家之列,因为他的作品不是借荒诞的形式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但在思想上却隐含了深刻的荒诞意识。本文将以其力作《永别了,武器》为例,试图分析荒诞意识在这部作品中的表现以及海明威对荒诞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描写了一个试图摆脱悲剧命运却惨遭失败的悲剧人物。作品以其浓重的迷惘和悲剧色彩而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3.
林海霞 《文教资料》2007,(23):111-113
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成为文学流派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即从文学风格的定义及形成、影响文学风格的因素着手分析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讨论20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在此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 海明威的《A Fareull to Arms)被誉为“迷惘的一代”的顶峰之作。这部小说的标题用了个耐人寻味的“Arms”。“Arm”在英语中一指“武器”,一指“怀抱”。很显然,它使标题具有双重含义:“永别了,武器”,“永别了,女人”。正如这部小说的标题一样,在海明威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中,一直没有离开“战争”和“女人”这两个主题。本文试图从海明威所关注的战争和女人的主题中寻求“迷惘的一代”所经历过的心灵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是其创作的重要源泉,自传性的人物折射出其思想的发展轨迹。《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中一系列主人公的发展演变是我们透视海明威一生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海霞 《文教资料》2013,(3):23-23,34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与《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贝瑞特两个新旧女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战争对女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张俐 《英语广场》2016,(12):8-9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战争题材小说《永别了,武器》:一是特殊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小说《永别了,武器》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殊时代意义;二是深度剖析凯瑟琳这一完美女性形象的不完美性;最后探讨了小说中大量运用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批评家认为,了解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文从战争、爱情和宗教三个角度,用社会学批评的观点分析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海明威的创作为例,说明了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各个因素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海明威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所爱男性的依附和牺牲,反映了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父权观念。  相似文献   

20.
鲁教版选入国外及海外作家的作品32篇/首,约占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选文具备现代的、人类的、多元开放眼光,使学生在充分涵咏本民族作品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相当数量的不同思想、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异域作品。在外国作家作品中,除去以往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经典作品外,又选入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也选入了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悼念乔治·桑》和戏剧家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还选入了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及大师的卡夫卡的《梦》,以及存在主义作家加谬的《西西弗的神话》……对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