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刘琼 《文学教育(上)》2010,(21):108-109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周期性的仪式传承孝文化,对孝文化的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效用。中国传统节日是对孝文化系统诸要素之间关系的民俗式的记录与解读,又是孝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国传统节日既是对孝文化的认定与维护。又是孝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对民众施以孝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节日发展的新趋势,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探讨。能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节日的孝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孝感市对孝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孝感市成立了学术研究机构,组织召开了多次孝文化研究会议,组织学者从《孝经》、孝道、孝意识、孝人物、孝景观、孝文化及其与孝感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孝文化名城建设、科学发展、孝道教育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梳理了孝文化的历史内涵,挖掘了孝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了孝感孝文化特色,对孝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节日是具有孝文化特色的节日,通过开发孝文化节日礼品的开发可以宣传与传播孝文化、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从这个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孝文化节日礼品开发的意义、途径等,希望可以开发出更有本土特色的孝文化节日礼品。  相似文献   

4.
"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建立在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如今"孝"的传统美德在中学生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孝文化教育不可忽视。现代孝文化的内容体系包括善事父母、尊老爱幼、立身行道、热爱祖国和爱护生命。孝文化融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包括:全面、深入地认识孝文化;自觉、有效地践行孝文化。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被许多朝代纳入法律以治理国家、维护社会安定。在当代,孝文化中存在与当代法律相抵触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以法律的、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展孝文化,使孝文化符合当代法律的要求,也用孝文化的精神影响和促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最终达到孝文化与法律、法律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足中国文化的核心和标志,但从封建杜会中产生的孝文化.毫无疑问带看浓厚的封建糟粕性,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孝文化呢?毛泽东是对传统孝文化继承和扬弃的典范,为此本文将以毛泽东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扬卉来窥视孝文化在今天的继承和发展之一二。  相似文献   

7.
付荣 《成才之路》2023,(32):53-56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新时期对师范生开展孝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孝道意识和孝文化传授能力。面对部分师范生缺乏孝道意识和孝行为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孝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孝文化教育,树立典型孝行榜样,开展丰富的孝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师范生孝文化教育的传授能力等途径增强师范生的孝意识,培养师范生的孝行为,提高师范生的孝文化传授能力,以使他们进入中小学教学工作岗位后传播孝文化,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生孝道意识和行孝行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段绪春 《考试周刊》2009,(5):188-189
我国孝亲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但由于政治、经济、家庭结构及各种文化的影响,孝意识正被国人渐渐淡忘,所以重提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孝的内涵、孝教育的意义及孝教育途径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冀孝教育能够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9.
夏瑜 《华章》2014,(27)
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之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在中国数千年历史演变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研究孝文化对于全面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本质,对于正确继承祖国传统文化遗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孝的解析、传统孝文化的演变、内涵、孝作用的两重性入手,进而延伸到当代孝文化的培育,寄希望能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弘扬孝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孝文化图像的传播形式落后、展项匮乏,既不利于孝文化图像的保护传承,更不能形成良性产业化保护机制。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多媒体、宽带网络以及APP智能客户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孝文化图像的保护与传播方面日益凸显其应用价值。本文回顾孝文化图像数字化传播设计的内涵,分析我国孝文化图像数字化传播设计现状,厘清孝文化图像数字化传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孝文化图像数字化传播的设计原则,最后提出了孝文化图像数字化传播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源远流长,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在现代高校中,孝文化逐渐被弱化,以至于现在很少有学生知道有关"孝"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新构建孝文化,大力弘扬孝文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在师范高校推行孝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重视对孝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围绕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孝文化资源。注意师范高校孝文化建设中软硬件的有机结合,加强孝文化研究的时代意识和学术引领,努力培养师范生孝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孝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孝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并对加强孝文化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6.
王瑾  肖雯  毛英  黄鑫 《教师》2021,(9):5-6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精神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分析传承传统孝文化的价值出发,详细剖析了当今孝文化传承面临的团境,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助力孝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地区自然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的观念发源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它衍生的丰富内容适应并且巩固这种社会形态。要正确认识“孝”的社会来源,须回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去。立足中原孝文化研究,挖潜中原孝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原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使中原孝文化为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孝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孝文化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基于大学生孝文化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分析传统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孝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代缺失的具体原因,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当代社会新道德体系,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强劲的活力历久弥坚、世代传承。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以辩证的观点,站在批判继承的角度,从孝、孝道、孝文化三个方面入手,阐明孝文化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