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萼华、燕玉、朱曦、西林四位同志的诗、词合集《四弦集》,出版在旧体诗词沉寂多年后的甦生热潮之中,近十年来,旧体诗词园地大增,作者极众,直有与新诗分庭抗礼之势,可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非偶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旧体诗词被认为不宜提倡,提倡便会贻误青年,诗词创作顿时萧条下来,非大有身份者,作了也无处发  相似文献   

2.
《诗刊》自创刊起,就发表了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的大量旧体诗词作品,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事件使旧体诗词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不证自明,并且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在客观上鼓励了包括新文学家在内的广大诗人尝试、转向旧体诗词写作。在诗歌观念上,改变了人们新旧诗对立的思维模式。还使得报刊杂志成为当代旧体诗词重要的传播媒介,旧体诗词获得更多公开发表的机会。《诗刊》发表旧体诗词,使得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实现了互利双赢,提升了旧体诗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从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看,其旧体诗词,包括集句诗、活剥诗、打油诗等等,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关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一直论辩不止,迄今没有达成共识,而实际上,一部分文学史家早已将其编写入史。需要讨论的不是旧体诗词能不能人史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入史的问题。这意味着文学史如何书写旧体诗词才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难题。而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在这个问题上予以了新的思考和回答。《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以新文学名家的旧体诗词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助于重塑现代作家的当代文学史形象,有助于重织新诗与旧诗、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纽带,还有助于重构新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述史情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代旧体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于当下的文学现象,又是对古老的中国诗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在白话文已经成为文学主流的今天,旧体诗词创作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创作数量上有上升的趋势。无论就其社会覆盖面还是创作本身的复杂多样性而言,当代旧体诗词都已成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当代旧体诗词面对的是当代社会,却又背负着厚重的诗学传统,这就要求研究者既对传统诗学有足够的认识,又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7.
杨嘉仁教授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四川大学,先后任教于山东大学和郑州大学,教书育人,桃李成蹊。五十余年来,吟咏不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有《丁香》、《好秋》诸集,汇为《随缘居吟草》一编。2008年11月,河南诗词学会与郑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了“杨嘉仁先生诗词研讨会”。本刊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撰文探讨杨嘉仁教授诗词的艺术与成就,今刊出两篇笔谈文字,冀稍有助于当代之旧体诗词研究。  相似文献   

8.
诗歌令人心灵不死 诗歌令人精神高贵、心灵不死.徐晋如极重传统的诗教,著有古诗集.他的诗作,绝大部分收在他的<胡马集>里,还有<红桑照海词>行世.如今的他,是当代公认的旧体诗词(他更愿意将之称为国诗)名家.他的诗词,以深厚的学养、犀利的思想以及充沛的感情作为基础,时人读之,有如晚清人读龚自珍诗,"若受电然".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现代有数的以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一代名家之一。他的诗始终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联系着。前期诗多悲愤之词;后期宣传抗战成了他诗歌的中心思想,成为鼓吹抗战的有力号角。其诗韵律严整,出之自然,可与龚自珍、鲁迅相比。  相似文献   

10.
解读旧体诗词的几种方法□湖南刘中学语文教材里,选编了几十首旧体诗词,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但一些中学生不懂旧体诗词的语法特点,学习时常遇到困难,甚至闹出笑话。古人有所谓“诗家语”之说,指的是诗词语言与散文语言相比有许多特点,比如,由于字数的限制,用...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现代有数的以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一代名家之一。他的诗始终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联系着。前期诗多悲愤之词;后期宣传抗战成了他诗歌的中心思想,成为鼓吹抗战的有力号角。其诗韵律严整,出之自然,可与龚自珍.鲁迅相比。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词界掀起写“工业诗词”的热潮,唤起人们对诗歌革新的兴趣。本文从诗美积习谈起,强调旧体诗词要反映现代工业生活,必须营构新的意象,开拓新的构思方式,形式体态上有新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生命在于它坚实的内容和鲜活的思想。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旧体诗词首先也必须是"诗",用诗歌语言抒发诗情,构建诗意。诗歌表现形式上的发展、创新必须建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同属诗歌大的类别,旧体诗词与新诗在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方面,除去表现方式的不同之外,其余还是共性居多。因而旧体诗词与新诗不应处于对立的位置,互相排斥,而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4.
张应中 《学语文》2014,(6):46-48
提起张恨水(1895—1967),人们都知道他是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曾使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倒,而作为诗人的张恨水,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对其诗词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其实,张恨水一生所作旧体诗词的数量相当多,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剪愁集》就收录了近七百首。一者,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旧体诗词处于边缘位置,被新文学史家和一般的读者歧视或忽略,二者,张恨水的诗词被其小说的巨大名声所掩,因此,了解他的旧体诗词的人并不多。实际上,如果要研究张恨水的思想和人格特点,读其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而其高超的诗词艺术,又能给我们以难得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期创作的两首五律《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经考证,所据抄件系按手稿照录。诗中所写地名、史实、景物等,真实反映了作者当年的经历。两诗的格律风格符合作者写旧体诗词的实况,特别是两诗用湖南方音押韵更体现了作者写旧体诗词的一大特点。总之,《毛泽东诗词集》收入的上述两首五律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旧体诗词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这三十多年的旧体诗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是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旧体诗词发展的纵向研究;其二是对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前景的探讨;其三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困境及改革发展方向的研究;其四是对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个案研究。梳理总结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词研究,对于重建旧体诗词文体的文学地位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一 世纪之交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回顾本世纪风云变幻、波澜起伏的历史,回顾记录并参与了这一历史的传统诗词(习称“旧体诗词”,概以“新体诗歌”比较而言,今姑沿用之)创作活动,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从清季的宋诗派“同光体”到清末民初的“南社”,从世纪之初的诸多“旧文人”到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新作家”,从书斋讲台上的学者教授到政坛上的领袖、马背上的将军,旧体诗词的作者层面广泛,创作活动从未间断。另一方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世纪的旧体诗词创作活动在不少时间内陷入冷清沉寂的局面。像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时期,知识分子所习用以寄志言情的旧体诗词甚至只能以“地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大陆的旧体诗词创作已经形成了三体并峙的局面,即当代台阁体诗词、网络诗词与校园诗词的并峙。台阁体平易,网络体尚奇,校园体尚丽。这种现象曾在中国诗史上多次出现,是创作者艺术追求分化的结果,标志着诗歌系统的完备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同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很少有人把他看作诗人。可是叶老的诗,特别是旧体诗词,无论从产量之丰,题材之广,功力之深厚,技巧之娴熟等方面来看,都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0.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令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人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