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平时的备课,每次面对文本,总有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的困惑。因为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等因素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呢?对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与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修订.修订后的初中语文教材拓宽了语文教材涉及的领域,内容更加深厚,文本更加丰富,知识更加广泛,适应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解读文本、用好文本,教学如何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中介和桥梁,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解读思考文本,在解读的同时思考怎样深入文本,找准文本的切入点,预设好教学流程等课堂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读才能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插图作为直观形象地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重要工具,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合理使用教材插图,发挥其作为教学资源的潜在作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中插图运用的现状、作用进行解读,就语文教师如何合理使用插图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7.
刘玲梅 《考试周刊》2013,(65):15-16
<正>生活需要幽默,教学也需要幽默。幽默是语文教师须臾难离的法宝。它既可以让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展示语文教师风趣智慧的一面。它就像开胃的作料,有它课堂语言有滋有味,没它就会平淡枯燥,如同吃白米饭,但我们不能以作料代为主食。教学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学养与机智。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语文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灵活的处理,也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最直接的幽默素材;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从自身知识和生活积累中提取实现幽默教学所需的元素,  相似文献   

8.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9.
文本有其"原生价值",但一旦选入语文教材便被赋予了"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方向,也是"用教材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言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教学。言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文本交流沟通的桥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言语显得特别重要。语文教学言语要比其他课程课堂言语美,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审美化教学也要求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美。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物质凭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深入发现文本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体现点,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语文课堂"语文味",使语文课生动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朴实之美。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的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它指的是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进行问题设计、规划学习操作、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知理解文本语言及形象,体验感悟文本情感及思想,运用和拓展文本语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方式。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就是这座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的桥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相似文献   

13.
时下,语文教学真可谓是见仁见智,课堂形式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许多课堂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教学形式的新颖、问题设置的精巧、课堂气氛的热烈,而是有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笔者认为,各种教学方法应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教学的实质、重视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就其文本体裁讲是不一的。作为教学不能统一思路,更不可模式相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实现不同文体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文本拓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就教材教教材,那么学生所获必定狭隘。因此,语文教学的时空必须拓展,文本资源需要超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对此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挖掘,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开启学生思维,丰厚学生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教学中怎样进行文本的有效拓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中,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细读文本。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注意文本教材紧密联系实际,会让学生乐于听、乐于信、乐于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为“渗透”而“渗透”,不能为“德育”而“德育”,应该在围绕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课文篇目,适时适当地予以渗透.德育渗透,要注意结合文本教材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忌假、大、空,要注意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和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做到无言教育,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艺术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中,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执教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细读文本。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云华 《广西教育》2012,(37):17-18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具备新的理念、新的视野。课前,教师应先和文本对话,即读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因此,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  相似文献   

20.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