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大小的多种比较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特点:改变教材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运用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并以此学习新知。教学过程:一、利用课本,导入课题师: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数学课本,它的单价是多少?生:5元7角。(板书:5.70元)师:再看一看你们的语文课本的单价是多少?生:6元9角3分。(板书:6.93元)师:这些单价都是用什么数来表示的?(小数)那么,谁知道是语文…  相似文献   

2.
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出示画有商品标价的挂图或投影片。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生:2.50元表示2元5角,3.00元表示3元整。师:对了!2.50=2.5,3.00=3,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大家先想一想,然后讲一讲理由是什么?生:可以用元、角、分的化聚来说明道理。(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出下表)生:我用长度单位来讲解道理,如在米尺上标上数。  相似文献   

3.
陈文妹 《福建教育》2005,(6A):43-43
数学活动课为学生体验数学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下面.结合《小小采购员》活动课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五年制课本数学第四册第80页——81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小数与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2.让学生了解小数的组成。3.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简便读法。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引出 1.认识小圆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点。 师:这是什么?答后教师告诉学生小圆点是不同于句号“。”的实心的小圆点,它的本领可大了,这节课就要请它帮忙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在本上画3个小圆点,比比谁画得最好。 〔评:新课引入的设计别具匠心,从小圆点入手,紧紧抓住了小数的突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90页应用题例5、例6。教学目标基础目标 :1 让学生弄清应用题讲的事理 ,明确已知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 使学生理解较大的数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较小数同样多 ,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3 让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关键句是什么?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而理解用加法计算的道理。发展目标 :教学中 ,鼓励发动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 ,以期培养实践和探索精神。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合作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沟通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及估算能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数游戏)导入:我们认识了小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物的数量是用小数表示的呢?谁来举例说说。一、学习加法师:商品的价格通常是用小数来表示的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许多老师认识,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出解题公式,如: 大数-小数=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小数+相差数=大数学生才好根据这几个公式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否则,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正确选定计算方法。情况真是这样吗?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给学生总结这样的解题公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样做,只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养成死记硬套、不愿动脑分析思考的坏习惯。 一九八七年秋季,我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实验组编的小学课本《数学》进行了教改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教学实际选择了几个专题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紧扣题  相似文献   

8.
1.小数观念的形成。开始教学五年制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标价引入。预先布置学生到附近商店去观察一些学习用品的标价,再看课本80页的例图,向学生说明,商品标价一般用“元”作单位,而物品的价钱用“小数”来写。并使学生弄懂1.25元、0.28元、0.06元等的实际意义。例如,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25元,小圆点左边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学交流。因此,在小学低段数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数的概念教学是形成数感的基础,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始。本文将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为载体,阐述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23页例1、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25+65 240+65 75-45 170-65 (2)1.25元+2.31元 0.73元+2.17元  相似文献   

12.
体验活动1:认识"十分数"【活动意图】本次活动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前体验活动。三年级是初步认识小数,主要是认识一位小数。一位小数的学习是以十分之几为基础的,教材虽然安排了一定的有关"十分之几"的学习内容,但几道习题并不能使学生对一位小数的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和表象支撑。本次"前体验活动"通过丰富的图形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十分之几的实际意义,为认识一位小数奠定知识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有关"数"的概念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小数,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而小数的认识相对于整数和分数而言,更加抽象,如何让抽象的"小数"更加直观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沟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认识,借助几何直观,让认识小数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建构小数的意义,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现抽象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4.
廖桂香 《四川教育》2002,(11):29-29
【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超市的一角,包括一些商品及商品的标价(着重显示单价是一位、两位小数的商品的标价)。师:同学们去商店了解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的价格,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物品,它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抽学生汇报了解的情况,并选取一些商品,把它们的单价填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表格分为4栏:商品名称、()元()角()分、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师:观察表格中表示商品单价的数,这些数与我们学过的数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当学生指…  相似文献   

15.
姚克军 《考试周刊》2012,(75):60-60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总是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枯燥、不抽象,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我在教学“认识一位数小数”这一节课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多媒体出示:从超市外景到内景,再到文具柜,并对若干文具及其标价加以特写。接着提问:这些商品价签上写的是什么数呢?(板书:小数)指名试读价签上的数。接着追问:知道0.1元表示多少钱吗?(板书:0.1元=1角)让学生试读,说出0.1元表示多少钱.从生活中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兴趣盎然。再如,教学三步解答应用题时,我告诉学生: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参加什么活动?(春游)老师想请同学们组织春游活动,事先你们会考虑到哪些相关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出的点子合情合理,不仅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蕴涵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只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就可以创设出许多有价值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感知小数——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1援昨天,陈老师到超市搜集了一些商品的价格(课件出示)。认识这些带有"小圆点"的数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援关于小数,你知道些什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下面以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一课为例,谈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巧用游戏化教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这节课,以往的教学一般都是利用元、角、分来联系小数与十进分数,进而用下定义的方式来告知孩子: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小数的意义,不容易唤起他们的深度思考。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两个数学游戏:“猜猜猜”和“变变变”。首先让学生在猜数和验证的过程中产生认知的冲突,进而将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在一起。接着再变换涂色部分的大小,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和小数,从而进一步理解并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整数四则计算,初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这些知识均是小数中最基本的知识,是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下面就本单元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文摘     
教会学生学数学 教会学生学数学,它主要包括:①培养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如教给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课本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转译能力。②教给学习数学的方法。如掌握必要的解题步骤;掌握合理的思考方法;学会使用学具;使学生具有一些数学思想等。③培养学习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