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望文生义,容易认为是写敌我双方为攻守一座城市而展开的激烈战斗。其实不然,书中描述的是男女知识青年的爱情故事。《围城》怎么会与爱情联系在一起呢?这颇耐人寻味。书中重要人物之一的苏文纨小姐,留学回国后,经历爱情婚姻,目睹周围一些人的爱情婚姻,引述法国这样一句谚语:“……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对《围城》主题的探讨见仁见智,至今影响较大的说法有四种:”围城”说、“爱情”说、“揭露现实”说和”人生境况”说。笔者认为,探讨《围城的主题固然不可轻视作者的创作初衷,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文本实际,还要分析作者的创作态度,以科学的方法和公正的态度探讨《围城》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从爱情、婚姻的层面上升到世间万物,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始终处于“围城”状态,并暗示了中国对异己文化的排斥和难以沟通,是一座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围城”;它的语言幽默俏皮,极具讽刺性,主要通过文中各式各样的比喻来体现;它深刻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虚荣心,文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那颗鼓胀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4.
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第一次采用了男性主角的抒写方式,主人公陆焉识一生渴求自由,他用一生努力实现着爱情、婚姻及人生突围,试图逾越"围城"。四次逃亡见证了"围城"与"反围城"的实践与寓言,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亦于此中呈现。  相似文献   

5.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第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自由"是陆焉识的终极追求,他不断进行着爱情、婚姻及人生的突围,试图逾越"围城"。四次逃亡见证了"围城"与"反围城"的实践与寓言,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亦于此中呈现。  相似文献   

6.
《围城》主旨是写人生及婚姻如“围城”吗?否。《围城》主要意义是对造成作品人物命运社会环境的辛辣讽刺?有之,但不尽然。本文从作品独特的结构分析入手,以与作品研究历史相对话方式展开论证,对《围城》的主题及其表现方式提出了新的认识——《围城》以社会历史时空与人物心理时空矛盾组合的艺术结构,塑造了中西文化合流中所产生的蜕变人格,表现了这种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与民族时代精神的龃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已婚女性,我最近很迷婚恋题材的小说和电影。一方面作为一种消遣;另一方面,在一些好的作品里,我会不知不觉有所感悟和学习。《跳婚》就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对于婚姻和爱情,有许多的说法深入人心,比如说,婚姻是围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处。婚姻真是如此可怕?对婚姻的恐惧的确让部分人成为剩男剩女。但更多的大龄剩女,其实对婚姻还是无限向往,看看电视相亲节目就知道了。婚姻就像是一道门槛,有人迟疑着不敢迈过,有人迈过去才大为放  相似文献   

8.
爱情与婚姻是《傲慢与偏见》的主题。从简?奥斯丁对不同婚姻特点的各种描述与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态度,她反对为了金钱或者社会地位而结婚,她也同样反对为了外表、美貌或者冲动而结婚,她强调建立在真正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简?奥斯丁认为婚姻应该是爱情和情感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问世以后,各方面的评论很多,作品本身的丰富内涵为各家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围城》的意蕴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有的研究者认为,《围城》是一部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长幅画卷,是一部新的《儒林外史》;有的认为《围城》是行将崩溃的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有的认为《围城》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爱情小说,艺术地阐明了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结婚如身陷围城的爱情哲学。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应当说,这些分析在其各自的视点上  相似文献   

10.
姜珍婷 《现代语文》2007,(1):114-115
《围城》是教育部指定的课外必读名著,但通过我在三所中学进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显示,读过《围城》的只占调查总数的10%,这样的比例显然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另外在你最喜欢的文学名著这一项调查中,围城的排名既落后于《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落后于《雷雨》等现代文学名著,甚至远远落后于当代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如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为什么中学生把《围城》摒弃于自己的视野之外呢?经过访谈和研究我们得知《围城》这部小说的内容并不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因而不能感染他们,引起他们的共鸣,虽然它也描写中学生希冀探究的爱情,但它对爱情更多的是调侃和戏谑,另外它也不是以情节离奇曲折取胜的小说,它展示的是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围城》作者以调侃戏谑的笔调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极深刻地表现了人生如同围城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主题。小说所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就象生活本来的样子,既没有催人泪下的曲折故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但作品在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蕴含了深沉的生命意蕴,一种生命的孤寂与悲凉、痛苦与无奈。而这一点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中表现的尤为深刻。方鸿渐曾先后与四个女人有过情爱纠葛,如果说和鲍小姐的调情、和苏小姐的应酬只是喜剧,和唐晓芙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52年来对《围城》主题意蕴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六种倾向:第一种侧重于社会生活,第二种侧重于知识分子的困境,第三种侧重于人生哲理,第四种侧重于爱情观念和感受,第五种侧重于文化意义,第六种认为《围城》的主题有多层意义。研究的进程呈现出逐步深化的趋势,而大陆学者与海外学者的研究也各具风貌。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围城》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家庭)这4大阶段。小说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最基本的人生4大阶段在方鸿渐身上逐步破灭的过程,并以此反映出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尽管方鸿渐并不可恶可恨,但也算不上是一个正面知识分子形象,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乡绅的纨袴子弟。他在爱情生活上,一方面,追求纯真、朴实的爱,厌  相似文献   

16.
伤逝的爱情     
涓生和子君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的主人公,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但他们的爱情慢慢变淡,最终走向失败,本文将探究其失败原因并结合现实对爱情主题进行思索。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主题可谓经久不衰,古今中外多少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新的爱情故事仍层出不穷。北村的《玛卓的爱情》(发表于《收获》,94年第2期)表述的也是一个感人甚至撼人的悲剧,但却有其独特的时代视角,提出了更多的疑问,展现了当代人面临古老的爱情婚姻问题时的困惑。《玛卓的爱情》是一部爱情悲剧,但这一悲剧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那一类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或已成眷属又节外生枝的婚姻悲剧。男女主人公刘仁和玛阜的爱情发生、发展直到成婚,应该说是顺利的。尽管刘仁在对玛卓的暗恋中度过了足足三年漫…  相似文献   

18.
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对婚姻的伦理基础定位,由原来的单一爱情论转变为爱情与义务统一论。性道德是婚姻伦理的基础,婚姻伦理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性自决权的个体化趋势。新《婚姻法》的性道德蕴涵着最大限度的宽容与人道。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许多文艺大家都这样说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人们精研爱情作品的时候 ,我们不妨来关注一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弃妇诗。弃妇诗砸碎了爱情浪漫而美丽的花环 ,揭开了婚姻的狡诈与虚伪 ,也撕开了爱情温情脉脉的面纱后的贪婪与私欲。弃妇诗以其内容的简洁明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从《诗经·谷风》到《孔雀东南飞》 ,我们看到了婚姻从最初的单纯的爱情吟唱到后来多种生活颤音的交织 ,婚姻 ,硬是被人强行塞进了许多不协调的东西。一《诗经》中被历来注释家注作弃妇诗的作品也不过七八篇 ,虽然数量占全部《诗经》作品不到四十分之一 ,…  相似文献   

20.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姻却是她小说的主题。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她发表了自己对婚姻的独到见解:理想的婚姻就是爱情、物质、道德、理智的混合体。单纯地为钱财或美丽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经济状况也是错误的。这也可以说是她的爱情、婚姻模式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