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谣言的网络化生存状态与网络空间的治理逻辑和机制紧密相关,大数据时代下的谣言治理路径在技术迭代和范式革命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后信息社会中的各种谣言甚嚣尘上,而此次新冠疫情的网络谣言攻坚战中大数据的精准辟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探究数据化时代的网络谣言治理机制,本文基于案例研究和归纳分析,建立大数据时代的谣言传播力影...  相似文献   

2.
谢惠加  陈柳汐 《当代传播》2021,(1):82-84,9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种疫情相关信息传播力强、社会影响大,但信息是否属实往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我国应建立有别于一般网络谣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认定处理机制,规定只有省级以上疾控中心才有权力认定谣言,细化谣言的认定处理流程,增加谣言认定错误的救济程序,完善谣言发布、传播、认定处理三类主体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王冰  李磊 《青年记者》2020,(8):37-38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具有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和公共话语空间属性的微信成为民众信息供给、话题讨论、诉求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重要渠道。但在关于疫情的信息洪流中,各类微信谣言夹杂在事实与真相中泥沙俱下,成为舆论场上的噪音、杂音,干扰了疫情的防控,加剧了民众的恐慌,甚至可能引发舆情次生灾害。如何有效治理微信谣言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蔡艳菊 《新闻前哨》2023,(14):75-76
新媒体时代,谣言有时会伴随突发事件产生,并借助新媒体迅速传播。谣言使社会情绪失调,正常信息渠道受阻,事实真相被掩盖。研究突发事件谣言的特点和治理,具有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不断完善突发事件谣言防治机制,提高舆情防控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而在此次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疫情工作带来了众多困难。网络谣言也始终与事件伴生存在,煽动公众负面情绪,对社会稳定和疫情防控产生不利影响。新媒体时代下,对于重大突发卫生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网络谣言产生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事件为研究样本,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正能量谣言"充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时刻,更成为滋生此类谣言的温床。文章试图从网络"正能量谣言"的传播内容、传播机制、技术要素中探寻其生成规律,着力于从"负面民意推手""舆情隐患因素""舆论狂欢元素"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正能量谣言"的危害,并基于"正能量谣言"的特点、规律等提出"技术监测识别""增强信息透明度""发挥网络社团作用"的三条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始发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发酵,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逆行前往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令人动容,我国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得到世卫组织认可。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谣言信息,给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相较于2003年非典疫情,本次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传播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成了手持"麦克风"的信息传播者。如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为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各类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谣言也随之而来,影响深远,特别是对处于拔苗孕穗期的大学生具有深远影响。从疫情网络谣言的基本问题入手,深入阐释了疫情网络谣言的概念及特征,并从各个学科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疫情网络谣言传播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与此同时,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价值引领;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构建育人体系;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为关键,营造清朗环境;以塑造优良家教家风为基础,着力言传身教;以主动调节心态为根本,强化认知能力五个方面深入探寻了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小林 《东南传播》2014,(1):101-103
本文在深入剖析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谣言发生的概念模型。依据对谣言发生和扩散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政府应对谣言的长期预防和短期应对机制,并认为在长期预防机制上政府应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信息透明度,建立健全网络监管的法律规范;在短期应对机制上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加强网络舆情"把关人"的监测、"意见领袖"的引导、信息发布途径的多元化。通过长期预防、短期积极应对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用信息势能来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信息势能也可以解释我们当代社会上谣言的传播机制.本文对马克思信息势能的概念及其运作逻辑等进行再梳理,并将其置于现代的维度上进行分析,力求对风险时代的信息疫情等谣言恐慌治理具有启发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可以探索"新...  相似文献   

12.
米楠楠 《新闻前哨》2022,(20):77-78
谣言是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谣言信息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信息疫情”。而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主导谣言传播的人物即“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受众主要的信息源;他们对于信息的筛选、传播等行为,在一定层面上直接决定了信息接收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从疫情期间“意见领袖”在媒体平台主要以人际裙带关系的方式进行谣言散布和传播为例,分析其影响并且提出整治措施,以期为今后社会突发性事件的谣言传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究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为危机情境下健康谣言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在S-O-R与ELM整合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疫情背景下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影响因素理论假设模型,解释信息刺激驱动用户感知进而影响分享意愿的双重加工路径,利用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个人涉入度负向影响健康谣言感知信任,来源可信度正向影响健康信息焦虑和健康谣言感知信任,用户感知正向影响健康谣言分享意愿并在模型中起中介作用。电子健康素养在个人涉入度、健康信息焦虑与感知信任之间都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来源可信度触发的外围路径对健康谣言分享意愿的影响更大,信息疫情背景下人们更依赖于非深度思考的信息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多元传播格局下,积聚了海量信息的社交媒体、信息聚合平台、自媒体和群组中,谣言也大行其道。这一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十分典型。当谣言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客观科学认识谣言、反思辟谣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疫情时期谣言的传播特点。2月15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国际社会团结起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特别表示,在对抗疫情的同时,国际社会还需要同虚假信息和谣言做斗争。  相似文献   

15.
何飞  杨森 《当代传播》2022,(1):90-93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情绪性谣言呈现出"弱信息、强情绪"的结构性特征.情绪性谣言折射了事件中群体的社会心理,成为人们情绪宣泄、互动和极化的重要推手.情绪性谣言传播是阶段情绪与长期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传播过程是个体情绪转变为群体情绪,以情绪感染为机制.情绪性谣言的演化机理主要表现为负性情绪与情绪性谣言的联动性,在负...  相似文献   

16.
当今,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政府介入的SIR网络谣言传播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发展情况,为谣言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引入了政府介入因素,构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并使用MATLAB R2016a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再进一步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政府在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介入会对网络舆情的爆发时间、谣言规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网络谣言传播趋势,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任的角色十分重要,对于谣言的治理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以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在非典疫情和新冠疫情中的作用,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明确科技期刊承担传播科学信息的责任与使命,帮助构建期刊在谣言治理过程中的传播主体意识。以期使科技期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利用大数据紧抓舆论热点,抢发科学信息;构建科普理念,扩大受众圈层;与辟谣平台展开合作,丰富辟谣主体。  相似文献   

18.
蹇莉 《青年记者》2020,(6):19-20
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尊重科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引导舆情,显示出重大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具有事发突然、不可预见、影响力强、危害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在这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尊重科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引导舆情,显示出重大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在"新冠"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社交媒体上迅速产生大量关于疫情的言论,其中包含不少蓄意传播的谣言,不仅危害公众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案实施。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谣言能够使民众正确面对危机,为社会安定、网络治理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方法/过程] 首先对采集到的疫情期间已被证实的谣言进行深度分析,提取谣言文本的主要特征,包括上下文特征、话题类别特征、情感程度特征、关键词特征等;然后针对文本分类模型中的文本特征表达较为单一的问题,利用不同的模型对提取的谣言文本特征进行向量化,并对各类文本特征进行加强和融合。其中通过TF-IDF计算的词向量权重在捕获上下文特征的同时,能够加强词粒度的关键词特征信息。最后,使用BiLSTM+DNN模型对融合的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判别。[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话题类别、情感程度等特征对谣言识别均有贡献,特别是经过强化后的词向量与其他特征融合后对识别准确率有明显提升,召回率、F1值等指标均达到90%以上,效果超过其他的谣言识别模型,说明笔者所构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谣言识别。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面对疫情,各种声音层出不穷,这也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应对增加了难度。本文将疫情发生以来的舆情状况进行四个阶段性归纳分析认为,正向的舆情对疫情防控能起到凝聚民心、增强信心的作用,故本文提出,应将网络舆情引导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增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的能力,壮大正能量,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