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危机中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创新"的内在诉求.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及文化整体的关系,要注重传统武术传承的"本真性"、"活态性"及"人本性",真实、全面、活态地保存并延续传统武术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并要防范"伪传统武术".要加强传统武术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及传统武术传承的师徒传承制度和"口传心授"方式等传承文化空间保护,尤其传承人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的现代化,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关系,商业武术影视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总结传统武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拓宽武术的研究视域,提升对武术的认识高度;保护传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文化的当务之急;传统武术的发展应有别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文化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原生态”传承之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武术期许"原生态"传承,这与传统武术的传承现实形成了如下悖论:传统武术的"传统"界定与原生态相违背、以击技为原点的传统武术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文化生态的变迁导致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承缺乏土壤、传统武术自身的不断变迁拒绝"原生态".造成这一悖论的根源是对于"原生态"内涵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传统武术传承需要的是变迁后的"原生态"文化,即原真的"次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品,它如其他文化一样具备"物质"、"非物质"和"时空"3种文化态式,坚持此种文化态式并辔前驱是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之根本。依据文化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理研究认为,功能创新、植根社会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传承力,要提高该传承力,应理清"母题",层级传承,文化创意才能为当下传统武术的盛兴开辟广袤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现代搏击的"擂台文化"而言,当代传统武术所推求的"比试文化"是其"打"之存在的应然表达。以传统武术"打"的技术行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采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进行比较,来解译传统武术为何"不能打"的现实关切,并阐发何为传统武术之"打"的实然表达。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练"和"战"的二元分离,是其"打"之能力式微的关键所在;传统武术"比试文化"和"擂台文化"的二元对立,将其与现代搏击放置在"二律背反"之中;对传统武术"能打"和"不能打"的二元认知,是我们理性看待传统武术"能打与否"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6.
从“武林大会”现象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显示:康龙"武林大会"开播3个月,即成为CCTV5晚间22点20分后时间段的收视"擂主"。"武林大会"热播现象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透过"武林大会"热播的表面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中国传统武术衰弱的原因,提出了振兴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文化生态"概念,将其引申到对传统武术的研究中来,是为了更好地讨论传统武术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及其历史走向。文化生态嬗变下传统武术表现为多元历史走向:实践舞台的消失,传统武术的技击转向对个体生命的多元参照;生活方式的剧变,传统武术的健体趋向一种东方健身休闲式样;农耕土壤的摧毁,传统武术的传承作为一项民间"薪火相传"的文化交流媒介;竞技武术的挤压,传统武术的发展须与竞技武术统一、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为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也要求其履行一定的责任。结合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责任担当的困境及破解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文化安全存在问题、功能价值动员程度不足和武术精神实现路径与自觉实践不足是传统武术在实现"中国梦"中责任担当的主要困境;主要成因是对传统武术的属性定位狭隘、文化地位定位不合理、功能价值动员失衡和传播策略错位。提出传承内涵与创新实践路径并举、将传统武术落实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和行政引导与拳种自主规划相结合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视野下传统武术的生存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生态指文化在一定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的状态,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其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不断发生嬗变.在传统武术生存的农耕文明实践舞台已经消失的今天,现代文明发展中个体肢体冲突及其安全意识的客观需要,现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健康需要,以及传统武术"情结"的文化交流、技艺传承需要,使传统武术仍然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存在价值、生存理由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9,(2):81-87
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蕴含的"意""阴阳""过程哲学""道"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对"意"的体认贯穿武术习练的整个过程,由此也铸就了中国武术的神秘意象,表现为:武术习练过程中对于"意"的追求是习武者本体"体认"的感悟过程;传统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整体性的"出神入化"之意境,"拳脚"与"意气"合一是中国武术的灵魂所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遵循了"立象尽意"的核心言说方式。"阴-阳""虚-实""动-静"的统一、对立与互化建构了传统武术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阴-阳"对立、互生、平衡的哲学认知建构了武术理论的基础;"动-静"对立运动关系蕴含"形-神"的变化与融通;"虚-实"变幻莫测彰显了传统武术招法的玄妙。"艺无止境":传统武术习练彰显"过程哲学"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传统武术习练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过程文化","由技入礼"传统武术习练过程是礼仪规训的过程,"武以德显"武术习练过程是完善人性过程的历练。"由技入道"追求内在修为的过程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表现为:由技入道,技近乎道:传统武术追求技击法则的玄妙之道,以身演道:传统武术以身体实践彰显技艺与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11.
沧州武术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短板并存,唯有转变传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转变观念,才能带领沧州武术文化产业走向新的辉煌。要把沧州武术放到文化的角度上、把传统武术作为文化样式加以研究。要将沧州武术文化与大运河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借助大运河这个先天的文化载体让沧州武术文化“流”出河北省,“流”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霍氏八极拳是长春市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因高校对传统体育文化认知层次不足和学生缺乏武德精神的思想阐释,致使这项传统体育文化没有被高校体育所发掘。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长春市高校体育院系开展八极拳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对霍氏八极拳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梅汉超 《湖北体育科技》2013,(12):1092-1094
对校园武术文化特征的阐述和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作用的研究,旨在弘扬武术文化,从而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集强身健体、技击防卫、娱乐观赏等价值功能于一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传统武术在现今社会中的价值和功能产生了新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一带一路”倡议对传统武术产生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武术文化功能的多效性,有利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终生体育意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从而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武术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术运动满足了高校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的要求,使学生增强了体质,陶冶了情操,磨炼了意志,培养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学为研究视角,以马林诺夫斯基的“生物需要”功能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的生存思辨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探骊。主要结论: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文化理论更加强调文化满足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功能,而长期以来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其生物需要的基础性功能;明确“生物需要”是传统武术当代生存的逻辑原点和深层依赖;探索生物需要功能的实现路径已经成为传统武术生存的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正以积极的姿态和热情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在各种交流合作中,民间传统文化交流越来越发挥着国与国之间交流交往的桥梁作用。“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也是沿线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合作发展的路线图。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的进程,而对于佛山传统武术来说,着力打造和擦亮“佛山功夫”“南派龙狮”“佛山龙舟”等文化品牌,积极找寻对外交流合作的切入点是佛山传统武术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促进对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挖掘研究、开发和保护,加速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程,探索佛山传统武术文化的健康传承及可持续发展是佛山文化和体育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黄聪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0,31(4):57-6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发现,上海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存在传统文化的缺失。武术文化与上海都市文化建设具有契合性,它在上海都市文化建设中的战略选择在于推进中华武术科学化和国际化发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社会发展条件、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将武术文化推广到社会,塑造上海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个性化都市文化。在战略实施中应当得到政府的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的武术文化载体、重视武术人才的培养、做好武术文化与其他都市文化的协调发展、做好武术文化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