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六七岁的中职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2009年秋季起,按照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本轮课程改革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重视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将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写进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大纲中,可看出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实施阶段的对应问题成为中职德育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从多方面探讨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德育课堂中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2.
孟丽 《天津教育》2022,(3):22-24
<正>儿童戏剧在幼儿德育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教师可以从戏剧的表现特点入手,将德育理论融入戏剧素材中,赋予相关德育活动更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的特点,借由戏剧的展示、互动为幼儿提供综合化教育。借助儿童戏剧开展德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透彻地掌握德育知识,改变传统的幼儿德育体系。儿童戏剧整合了戏剧、德育两大板块的教育内容,可以借由娱乐性、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对当前的幼儿德育来说,儿童戏剧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幼儿德育活动的发展之路。但在应用儿童戏剧开展幼儿德育活动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蒋瑛  崔晶 《中小学管理》2023,(11):49-52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戏剧教育具有思想性、表现性和假定性等特征,在促进学校美育和德育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戏剧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社团活动和“教育戏剧”等形式,实践中存在普遍缺乏对戏剧教育的整体设计、对戏剧教育目标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专业戏剧教育师资匮乏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利用戏剧教育促进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一是依托戏剧常规课程和兴趣社团,构建规范立体的戏剧教育课程体系;二是依托专业力量,充实戏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戏剧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推动戏剧融入教育教学,开展多种形态的戏剧德育。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隐性课程的概念是对现代整体教育理念的积极体现,它的引入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隐性课程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影响,它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对学生德育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隐性课程与德育的关系、隐性课程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隐性课程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实现途径等方面,探究隐性课程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试图进一步发挥隐性课程在学生德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小学德育课程设立为"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及"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小学德育新课程在道德观、课程观、学习观上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体现在改变传统的知性德育模式,倡导德育"回归生活";改变课程的唯知识论,主张德育课程经验论;反对学生单向的德育方式,提倡多向的德育方式等方面。历经十余年,我国小学德育取得了不容置疑的进步,其鲜明的特点是小学德育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但是,德育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过于理想化虚化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无法感受,无所适从。脱离学生生活,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称的教育,使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以分数定优劣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极大地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对中职德育课程实效性的研究,是当前德育科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中职德育课程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探索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程背景"德育课程,应该是立足班级孩子实际情况,从班级和孩子需要出发开展的教育活动。开展班本德育课程,我们的目标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具体化、在学生身上可视化。德育的最终目的应是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1]基于此,笔者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了解到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依恋父  相似文献   

10.
白海洋 《天津教育》2021,(6):68-69,72
在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利用德育课程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效开发小学德育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开展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思想品德中诸多的要素与学生的发展相互作用,形成了德育课程开发的亮点,那么有效开发校内外德育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切实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重任。习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将德育故事进校园、德育故事进班级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内容。在学校班级的工作中,将德育故事校本课程作为活动的重点;在班级学生中做好诚实品质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诚实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及其成因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主要有:德育课程地位的失落;课程内容的失宜;课程实施的失效;课程评价的失实。德育课程建设陷入困境的根源主要有: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课程目的的一元性与学生需求的多元性的矛盾;显性德育课程内容的认知性与德育内容内化过程的体悟性的矛盾;德育内容的精神性、思辨性与科学方法的实证性、精确性的矛盾。要使德育课程建设走出困境,课程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的德性;课程内容建设应更接近学生的生活;课程实施要加强显性与隐性课程的结合;课程评价要注重过程,以评价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桂生 《中国德育》2007,2(1):96-96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频繁的社会变动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道德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同。这一课程总的演变趋势是:第一,从原先自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到仅在中学开设,再到今天中小学各年级普遍开设;第二,从以政治教育为主,到兼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道德成分逐渐增加;第三,从无视学生需要与能力,到适当关注学生的积极需要。这种频繁变动证明我们对现时代的“德育”与“德育课程”缺少专业理论支撑,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德育”一味追求短期效应,“德育课程”只是追求时髦,那么“德育”与“德育课程”的频繁变动便不可避免,甚至也很难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德育经验”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彤 《课程.教材.教法》2023,(1):104-108+145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体系化。现行小学德育教材很好地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覆盖全面,呈现方式生活化、社会化、层次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小学德育教材依据新的社会情况,完善了原有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架构,并结合疫情中的新素材渗透法治精神、品德教育。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的途径,聚焦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关心德育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首先提出关心伦理学,作为对公正伦理学的补充,之后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关心伦理学家发展了关心伦理学,并把它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形成了关心德育模式,在美国学校教育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其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想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拟对其课程思想作一梳理并探讨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一、关心德育模式的课程思想(一)考虑多元智能、活动和动机的课程计划1.引导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加登纳(Gardner)的七种智能在教学上至少可以有两种运用形式:一种是按七种智能的内容分别设计…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年级是学生 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三观的起步阶段。班主任在学生身心 健康发展及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 链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生态德育的先进教育理 念影响下,秉承我校“六美教育”德育观,本文就一年级班主任 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出总结与研究,以期在良好的生态德育系统 中,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高校德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同时传统的德育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难以满足德育教学的需求,而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有机结合为德育教育开拓出新思路。本文对以课程群及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对高校专业课程的德育体系构建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为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及课程德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