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浙江卫视大型电视问政节目《问水面对面》为例,指出人大代表的直接监督和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相结合是构建电视问政节目创新形态的有效途径,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本质和目的高度一致。明确媒介定位,强化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强化监督主体、强化沟通、强化节目价值,是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电视问政节目问世以来好评不断,越来越多的省、市、县级电视媒体开办了此类节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电视问政节目这么受欢迎?本文对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机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不少省、市党委政府把电视问政作为治庸问责、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60多家电视台办起了电视问政节目。其中,创办时间最长、问政效果最好、传播影响最大的当属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2011年开办以来,武汉电视问政共曝光各类问题400多个,涉及100多个责任单位,被问政单位拿出整改措施1000多条,整改率达到100%,曝光问题解决率达到98%。电视问政后,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问责各级干部400多人,对100多人给予党纪、  相似文献   

4.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     
《视听界》2013,(4):4-5
电视问政在争议中前行今年5月,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连续两期刊载署名为王宁的文章,认为目前电视问政的整体格局是"热而不火",并描述了三大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来看,电视问政还根本谈不上常态化、制度化;政府官员尚难适应这种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电视问政效果广受质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视问政的出现,"有比没有要好"。  相似文献   

6.
谢征 《声屏世界》2012,(9):11-13
2011年11月,一档名为《电视问政》的栏目在武汉电视台亮相,不仅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还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是一个新的提法,自从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在现实社会中形成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电视媒体在"媒体问政"中能有怎样的作用,正成为日益令人关注的话题。"电视问政"能否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媒体对于问政将有怎样的作  相似文献   

7.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继网络问政之后,电视问政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比较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更权威,可信度更高,对舆情影响更大,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电视问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体现执政为民,是党在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方式。电视问政所带来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是灵魂深处的冲击。是思想观念的变革.需要参与节目的领导、编辑、记者、主持人都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只有这样,电视问政才能有效进行。“民本”意识“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4~15日,由浙江广电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高峰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论坛以丽水市创办《问政进行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方法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发挥电视问政节目的正能量。论坛由浙江广电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主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黄勇,丽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方向,浙江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华宣飞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  相似文献   

10.
程晟 《青年记者》2017,(8):53-54
电视问政是政府主动提供的、以电视为平台百姓参加的新渠道,是百姓表达和维护利益的新途径,是我国公民参政的新方式.杭州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始于2009年.邀请市民代表跟政府部门现场对话,考问其一年工作及服务水平.每年的“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都会成为杭州百姓热议的焦点.本文首先探寻电视问政对构建善治政府的作用及局限,然后对如何完善电视问政、推进善治政府的构建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借助新闻媒介而开展的传播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电视问政节目当前在各地方台已办得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提升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找准节目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问政参与方要具代表性、问政内容应贴近民生、问政目标是问出实效。只有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电视问政节目才能在取得解决问题等实效的同时,达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核心阅读:作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问政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并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有人认为,集媒体、群众、政府三位一体的电视问政,搭建了一个新的舆论监督平台,也有人认为,电视问政不过是一个“官员出丑”的秀场.那么,电视问政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  相似文献   

13.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问政的“热”现象中,也存在着部门和官员冷淡等苗头。本文从部门和官员“热”起来、行政日常工作“马上办”、在监督中帮助和问政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对电视问政“热”进行“冷”思考。这对于电视问政的健康推进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只有让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电视问政”的总后台,才能让各级官员有所忌惮. 我国中部一个城市由于长期坚持“电视问政”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每到“电视问政”节目播出时,市民围坐在电视机前,对参加“电视问政”的官员评头论足,这个节目不仅是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王智 《报刊之友》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问政是官民沟通的桥梁,是提升公共监督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问政"最早出于《礼记·中庸》的"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意思就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电视问政就是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媒体就公共事务与民众沟通、公众借此参政议政的传播活动。①电视问政出现以来,全国各地广泛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它仍是新生事物,既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又缺少法律条文依据和制度规定,很容易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因此,必须建立健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新闻前哨》2013,(12):23-24
2011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掀起了"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也是在这一年,为了配合武汉市治庸问责工作,我成为电视问政的主创编导之一。当时虽然有前几年的一些经验,可是电视直播却是从未有过的问政形式。如何做好电视问政,对于节目组来说是件挺忐忑的事情。2011年5月30日,对电视问政高度重视,亲自组  相似文献   

20.
易正逊  周军 《视听》2018,(6):11-12
电视问政类栏目已在全国多个地市电视台制作播出,其核心作用在于搭建党委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平台。本文从政治传播和公权力使用与监督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与民众之间在电视问政中呈现的是"传播——反馈"的传播关系和"被问政——问政"的政治关系。电视问政作为构建这两种关系的渠道和平台,需要从服务于这两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其栏目的角色定位、议程设置、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