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倦怠是指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如身心的极度疲惫、厌弃工作、没有工作成就感等,它通常被定义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为探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的机理,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工作倦怠前因变量表,该表有3个一级维度,6个二级维度,共28个题目。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将得到以下结论: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与组织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较大且比较平均,而职业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工作倦怠是指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产生的一组负性的综合症状,如身心的极度疲惫、厌弃工作、没有工作成就感等,它通常被定义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国内对工作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较少。为探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形成的机理,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工作倦怠前因变量表,该表有3个一级维度,6个二级维度,共28个题目。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将得到以下结论: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方面,人口学变量与组织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较大且比较平均,而职业因素对工作倦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倦怠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台湾地区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国内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情绪消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成就感、身心疲惫、不堪工作重压等情形,我们称之为“职业枯竭”,也称“工作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情绪消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成就感、身心疲惫、不堪工作重压等情形,我们称之为“职业枯竭”,也称“工作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相似文献   

6.
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及其相互作用较少受到关注,基于职业发展的视角,采用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问卷开展调查研究,探讨骨干和普通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1)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感较大,压力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发展和教学方面,工作倦怠已达中等程度,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3)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职业压力的不同方面正向预测了工作倦怠,并产生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等。高职院校辅导员相对于专业教师和一般行政人员,他们的工作倦怠问题更加突出。探讨辅导员工作倦怠状况,明确辅导员工作方向,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自我效能问卷、集体效能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15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效能在性别、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集体效能在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工作倦怠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教师的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自我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的集体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顽皮娃娃》2009,(3):I0012-I0013
职业枯竭(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一种个人感到厌倦工作、身心疲惫、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枯竭可表现为工作上的消极状态,如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进而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职场蚂咪来说,不仅上班时间要工作,下班还需要照顾孩子和家庭,更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感觉。受到职业枯竭“袭击”的职场蚂咪会变得更容易发怒。动辄感到疲惫不堪,对工作和生活缺少进取精神和认同感,甚至逐渐与“闺蜜“疏于联络。  相似文献   

10.
工作投入作为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兴概念,渐趋被研究者引入到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中,并对其概念、测量方法以及理论模型加以初步探讨.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未来研究趋向,主要是更加侧重有关高校教师工作投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力求通过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来预防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提升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