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身认知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具身,即认知的身体性、体验性、环境性和生成性。而省属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离身,出现师德教育遮蔽身体主体、知识学习剥离身体体验、专业能力训练脱离现实情境、自我发展能力缺乏开放的生成机制等问题。省属师范大学针对教师培养过程中的离身问题,形成了“身体”转向研究生层次卓越教师养成新路径:师德教育具身,凸显身体主体;专业知识学习具身,注重身体体验;专业能力培训具身,重视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自我发展能力养成具身,着力构筑开放.  相似文献   

2.
具身认知主张人对事物的具体感知并非独立进行,而是以身体为媒介,凭借身体的感受与体验,赋予身体以参与感和归属感.从具身认知视角审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忽视教师身体感受、脱离教育实践情境等困境;研究者建议从珍视具身经验、倡导体验式学习、开展发展性评价和坚持耦合发展等方面开辟新路径,实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 愿...  相似文献   

3.
具身教学是具身认知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延展与应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身心一体”与“主客融合”,关注学生个体的过程性身体体验,旨在以身体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事件性”教学,实现了对“二元论”的悖离。具身教学在于通过“具身交互”培养主体的人,通过“身心融通”培养完整的人,通过“知行合一”培养践行的人;通过“开放生成”培养个性的人。具身教学的生成进路在于认知理论的基础性置换与教师教学信念的培植,并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以“具身”思想为引导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4.
具身教学强调身心一体,摒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从属的“灌输式”教学,提倡课堂教和学应该是集多感官、多触觉、多动觉的身体体验。通过架构“身体”与“平台”的关系、分析平台具身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将其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通过具身实践,提炼“身体”与“平台”互构的基本逻辑与策略,探索具身实训教学的创新路径,为具身认知理论在专业学科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关乎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具身教学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学理逻辑密切相关,具身教学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具有身体性、主体间性、情境性、实践性、生成性及理解性。具身教学可融入仿真实训、顶岗实习、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有利于形成教学共同体,促进技术技能的生成。具身教学在“三教”改革中可引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转变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逻辑,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革新,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师培训即教师学习的过程,它必须以适切的认知科学为指导。而近年来,被誉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正在狂飙突进地席卷整个认知科学界,并将对人类的认知与学习产生颠覆性的革命。受其影响,一种全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师具身培训必将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教师具身培训是以具身认知为理论指引,以身心一体为基点,以具身互动为手段,以教育现场为境域,通过心智(认知)、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来促进教师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师培训样态。教师具身培训若要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施行过程中亟须遵循悬置与还原、体验、反思、人本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强调教师身体作为教学认知和体验的载体,从整体上即时发现教学范型,感知教学相似性并生产教学相似性,它是教师成长的日常途径和方法.教师具身模仿学习具有发生的自主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体验性、过程的缄默性以及品质的教育性等特点.具身模仿学习现象的发生意味着教师具有自我生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教师教育欲走出“身心二元”的泥淖,应该重视发掘教师具身模仿学习的智慧,探索超越的教师教育.超越的教师教育理念强调基于教师日常教学生活和现实教学空间,注重教师身体经验、实践智慧、内在体悟,以及对教学范型的职业敏感,以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成长.超越的教师教育注重多元化教师教育或教师发展环境,强调保障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发展属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具身学习是一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智为一体而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全息具身唤醒学生的数学经验,通过全员具身激发学生的系统思维,通过全程具身使学生习得身体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全效具身促进学生的情智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重要元素,诠释人类在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通过身体感知体验周围世界或环境来获取认知并建构内部概念系统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将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视野扩展至教师个体的身体层面。基于道德主体的积极参与性、道德概念的现实生活性和道德生成的动态情境性,教师个体“身”在规约束缚下实现道德成长,在切“身”体验中陷入不同道德困境,在“身”入其境时面临多种道德局限。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支持型”道德环境,建构适合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管理制度的外部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生路径是:教师在设“身”处地中感知身体经验,实现共情共育;教师在全“身”体验后,进行“身”后反思,提升道德智慧;教师加强“身”心调适,缓解压力,克服道德局限。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技术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广泛、需要层层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唐·伊德(Don Ihde)提出的“技术具身”概念,教师的技术具身至少应包含:教师对技术工具性之上手、教师对技术意向性之融合、教师对技术文化性之亲熟等三层意涵。但由于技术自身的两重性,导致了教师的技术具身也存在着种种隐忧,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式微、意向的规制和心理的盲从等。为超越上述隐忧,则需:重塑身体地位,倡行具身实践;秉持意向自觉,进行多向度省思;践行文化理解,保持适度“心理—文化”距离。  相似文献   

11.
顾超群 《学苑教育》2023,(6):22-23+26
具身化教学主张身体及身体体验对认知的发展的奠基性作用,只有让学生身体的亲历、亲知,获得身体的“在场”,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地探索和体验,实现科学知识的自觉建构。文章在阐释具身化教学的意蕴的基础上,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为例,探讨科学教学中具身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顺应制度化教育的学科发展逻辑,道德教育在学校课程实践中演变成科学化的道德知识的心智学习。心智成了道德学习的主体,学校德育呈现出有心无身、有身无心、身心分离等身心二元的离身问题。基于具身哲学的一元认知观,离身德育中德育内容概念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过程去情境化的症结在“身体主体”的转向中找到了出路。本文以德育具身化原理为依据剖析了德育离身的问题及其根源,从道德学习是全身心的、主体间的、活动性的互动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具身德育的主体、机制和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3.
陶文静 《福建教育》2022,(30):55-58
具身学习理论以身体参与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强调身体与心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给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教师可从“代理具身”“增强具身”“直接具身”“虚拟具身”等角度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董芬 《教育导刊》2013,(12):19-21
教学改革的本质是处理好身体与心智的关系。当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身与心相分离的状况。作为当代认知新转向和新发展的具身认知,其核心观点是认知基于身体,身体与认知密切相关,它对身心分离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文章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提出具身性教学策略:构建具身认知的动力环境;知识学习的具身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身感受与领悟。具身性课堂教学的转变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以实践性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对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职业教育具身教学提倡“身心一体”感觉统合的深度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主体间“身心互动”的“具身交往”过程,突出“真实”环境下实践性知识的具身表征与传递。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可采取基于身心感官功能,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加深专业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具身反思能力提升;围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教育具身教学实践共同体;关注具身实践学习表现,强化过程性体验评价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善假于物”层面,去剖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发展。转“识”成“智”光靠技术不行,只有具身性的体悟才能使人由“技”入“道”。具身性多模态互动有利于打破教育实践中身体的沉默,充分调动视、听、触等感官辅助教育发展;具身性默会能力有益于促成理解性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内化的知识素养;对具身主体性的关注将切实助力因材施教,使教学摆脱抽象、标准化的视域,更加人性化;具身化学习“场”将推动人们复归生活世界,赋能身体感知和意义构建的整合性学习。具身视角由此避免人们“只见技术不见人”的智能技术应用取向,回归教学育人的本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具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具身学习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对具身学习的含义、理论基础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探析,从而促进教师具身学习研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推动了认知范式的变革,由信息加工理论倡导的序列式加工范式抑或联结主义者推崇的抽象式规则模拟范式,逐步走向强调认知主体自我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等影响下的生成与体悟。具身认知理论下教师自我在职后培训中的回归意蕴体现在三个层面:身体层面的主动转向、意识层面的主动回归和身心的和谐同一。从实践上讲,具身认知理论下教师自我在职后培训中的参与性实践意蕴表征为融合专业发展规划、唤醒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督促自我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认知学习状态与一个人的心理体验、生理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可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静态“感知思维式”的新的教学形态——“有身体的教学”。教师可从含义与特征、载体与形式、评价与策略三个维度建构教学理论体系,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具身德育针对传统的“离身”倾向和现象,明确了身体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德育中的不可替代性,能有效克服德育知行脱节现象.本文从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具身道德情绪、具身道德情境三个方面论述具身道德领域的脑科学研究前沿成果,为具身德育新理念提供认知神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