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装饰美体现在篆法、章法、图形和色彩等方面。篆法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装饰美的基础,章法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装饰美的显著特征,图形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装饰美的重要视觉形象。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色彩装饰主要指印泥的色彩和在中国画、书法等作品上的功能与视觉效果。应该深入学习中国传统印章艺术装饰美的创意思想。  相似文献   

2.
篆刻     
《中学生阅读》2007,(7):60-61
篆刻与书法一样,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古代主要用作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在源远流长的篆刻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是在明清时期。秦汉时期的篆刻具有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这种崇高的、近乎完美的艺术境界,成为后人仰望学习、鉴赏赞叹的典范。明清时期,石质印章出现,这一时期名家竞起,  相似文献   

3.
正印章是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篆刻的前提,篆刻是书法的继续,所以,懂刀法、懂书法,对刻好印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印章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文字组成的印文,每个字的结体都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有长有短,有多有少,有正有斜,有收有放,有藏有露,处理得当与否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你掌握了每个字的书写技巧和点画之间结体的变化,安排一方印章相对来讲就容易得  相似文献   

4.
印章的美学价值,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印章的艺术美和印章的材质美.印艺之美主要有三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 印文的鉴赏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大家知道,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篆刻”的艺术风格李俊一、”方寸篆刻”的民族性及制约性“篆刻”,亦称“印章”,它与中国画、书法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形式.印章最早是封建统治阶级官禄之士交流信息、证实身份的信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对篆刻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6.
闲章不得闲     
正与潺湲流淌、宛转萦回的书法线条不同,印章是动态中的参照;与水天一色、浑然相融的水墨绘画不同,印章是灰暗黑白中的鲜亮;与千变万化、一龙一蛇的立意创作不同,印章是动幻无定中的重复;与任其宽窄、挥洒自如的笔底千秋不同,印章是方寸限量中的驰骋。有别于名钤官玺,印章中又以闲章为妙趣,为倜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皆如此。唐代宗时,丞  相似文献   

7.
正高凤翰,字西园,"扬州八怪"之一,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篆刻。高凤翰的印章源自徽派,与张在辛共同"开齐鲁印派之先河",艺术个性鲜明,印风大气磅礴。高凤翰的篆刻,一是学习秦汉印章,一是向山东知名印人张在辛学习。从印风上看,他的印章用刀简练,用字规范,字体从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构思精巧。高凤翰的篆刻创作,以五十五岁为节点,分为两个时期。五十五岁之前他用右手创作(包括书画作品);之后因疾病的原因,改用左手。  相似文献   

8.
王超 《文教资料》2012,(13):88-89
印章艺术是中国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印章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经济价值更是与时俱增、不可限量的。古代印章的遗存实物,不仅是印章史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是研究历代政治制度、官制、地理、民族关系、古文字、冶金铸造和篆刻艺术等多方面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遗存的比较完整的西夏艺术品大约有1600余件。主要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唐卡、彩绘木板画、佛经版画)、雕塑(泥塑、石雕、木雕、砖雕)、建筑(佛塔、陵园、建筑装饰)、工艺美术(瓷器、金银铜器、钱币、书籍装帧、绢麻毛织染)、书法篆刻(篆刻、雕版、印章)、音乐舞蹈(官方礼乐、民间音乐、舞蹈)等。西夏艺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继承和发展汉族传统文化艺术;大量吸收藏传佛教艺术;学习吸纳北方民族的优秀文化;突现本民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选题说明:印章是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得到篆刻家们的倾情追慕,也得到书法家、收藏家、画家、作家等人群的热衷喜爱。一枚精致、有个性的印章,也能激起平常百姓拥有印章的兴趣。当然,印章的使用与生活、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如今,没有哪一个人是与印章无关的,从还未出生时的准生证到出生证到上学的奖状,一生中各类证书、证明,没有哪一样少得了印章。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