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与淀粉特性有关的实验有:①“观察种子的结构”;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③“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红花酢浆草用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演示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探究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进行对比教学,是以实验操作和观察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在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 2年修订版)教材中,同样一个电路设计在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一是第十七章第1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二是第十七章第3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三是第十八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教师能在实验中利用电路图相同这个特点,进行对比教学,效果将明显增强,从而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实验目的、材料选择及实验过程,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念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不断解读、思考、创新、改进实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现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为例,从实验的解读和创新两个方面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5.
纸上层析     
“化学教育”1982年第3期刊载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初中化学课本改编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出“纸上层析”方法移到高中化学课本里讲授”。为此,这里介绍一篇这个方面的实验作为参考。 实验前予习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凤珍  吴先球 《物理教师》2010,31(10):31-32
1引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第3节“声音的特性”一节中,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的演示实验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次钢尺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器材是学生的身边之物,  相似文献   

9.
《鸟鸣涧》有三种解读方法,从儒、释、道角度都解决不了以“物”如何“观物”的问题,王国维和邵雍的“以物观物”的理论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学的解读方法,才能实现“以物观物”。生态学考察有机非有机物的“转变”(becoming)与“差异”(difference),以及“邻野生境”(milieus),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物观物”。生态学的方法为解读中国山水诗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杜应祥 《云南教育》2004,(34):11-12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个口语交际与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的第八个口语交际是同一话题,都是《小兔运南瓜》。所不同的是“九义”教材在这个话题的第二幅插图中明确告诉学生小兔是用“滚”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却把原来的第二幅插图换成了一个空白图。看了实验教材,我们不禁为这个小小的“空白”拍手叫好,因为这个小小的“空白”蕴藏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进 《科学课》2013,(6):118-119
在比较沙子、水、空气的传声效果时,教材采用的是“自己制造声音,听好一袋再换另一袋”的形式。通过实验操作我发现,要完成这个实验存在以下两点困难: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环境学科特点,为环境学院研究生开设了“高分辨气质联用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林丹”实验课。通过该实验课学生可以系统学习环境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净化、浓缩、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一系列实验流程。学生通过对离子源参数的优化了解电离能量对超痕量分析准确性的意义;学习借助准确质量测定和同位素分布推断洗脱液中的“未知物”分子式;借助思维导图构筑课堂笔记和实验记录,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整合。该实验课程涉及知识要点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九章的“电功和电功率”的“电功”一节教学中,有一个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由于电流做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所以该实验以初二做功的知识为桥梁,将电流做功通过提升重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理解电功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实验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电功知识的理解程度。按照现行教科书的做法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其一是学校配备的学生电动机在实验时的电压如果太小,或者所挂的砝码太重、静摩擦过大…  相似文献   

14.
这个演示实验还可改进安陆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张波(432600)贵刊1996年第1期第15页陈鑫、尹明一文中谈到“利用摩擦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一实验的改进。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还可作进一步的改进,其方法是:(1)铁筒内不装酒精,直接...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部分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为培养有实践能力的符合工程需要的“工程人才”,在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创立出机械基础实验的基础训练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平台;在现代制造技术实验中,将现代制造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 (人教版 ,必修加选修 )第2 9页 ,有一篇阅读材料《泊松亮斑》 ,文中讲到“1 81 8年 ,…… ,就在竞赛的关键时刻 ,菲涅耳在实验中观察到了这个亮斑 .…… .”文中明确地指出是菲涅耳自己做了这个实验 .这和印象中的不太一致 ,因而就查阅以前的教材 .一套是《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 1 994年 1 2月第 1版 ,1 997年 5月第 3次印刷 ) ,在第1 91页 ,叙述大致与前面差不多 .另一套《高级中学物理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 ,在第 2 3 2页 ,文中说到 :“…… ,但是当实验证明了圆板阴影的中心确实有这样一个亮斑…  相似文献   

18.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于1982年提出的。正如本文题目上所写的,“大语文教育”是一个“实验体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这个体系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9.
“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是新课标增加的学生实验.人教版必修第3册第10章第4节“电容器的电容”中编排了这个实验,并提供了实验电路图,交待了实验仪器,但这个实验开展情况不是很理想.本文深度分析了该实验,并提出了实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胃口”,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增强以下“三味”。一、物理课要突出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悟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