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推拿按摩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揉捏、弹拨、分理筋、点按腧穴等推拿按摩手法,对307例体育专业学生软组织损伤进行治疗.结果:推拿按摩对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小腿肌肉痉挛、挫伤、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肌纤维拉伤都有较好的效果,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1%、81%、73%和69%.结论:推拿按摩是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方法安全适用,简便易行,值得在运动损伤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医理论从整体观点出发对人体机能代谢进行整体调节而具有的优越性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其中中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较多,针灸的较少.由于针灸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疗效较好,又无兴奋剂之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灸与其它方法的结合及其疗效评价体系等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实验法,观察游泳训练后且实施不同穴位组合针灸治疗的5组SD大鼠心肌细胞的SOD、GSH-Px的活性高低和MDA的含量多少.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对各组大鼠心肌中的SOD、GSH-Px、MDA都有较大的影响,说明穴位针灸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性的比较,针灸治疗(大椎+后三里)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最明显,针灸治疗(三阴交+后三里)的效果次之,而针灸治疗(肾俞+后三里)的效果不明显.而对于某些心肌指标的趋势出现反向变化的情况,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0种中药及其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内运动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并运用中药和元素等中药疗法来治疗运动性疲劳、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运动能力,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用ICP/AES法对10种抗运动性疲劳中药中的1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与中医的“虚证”是十分相似的;中医的补虚类中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上治疗各种虚证的疽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运动医学的中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述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和治疗运动损伤等运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对中医学在该领域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述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表现,分析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从而提出散手运动疲劳消除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7.
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浅论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了阐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运动性疲劳运动的恢复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成因和消除的生化手段,旨在为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提供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运动或日常劳动中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较为常见,如果急性期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还会转变成慢性损伤或劳损。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若采用针刺、外敷药液、按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则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在针刺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给出了不同的生物力学模型:表皮无血管无神经,致密而坚硬,可以看作类固体;真皮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神经等分布广泛,疏松而柔软。是典型的软物质。从杨氏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动摩擦系数等方面对表皮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结缔组织中具有代表性的物质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提插法行针主要阻力来自表皮,“得气”后的主要阻力可能来自结缔组织收缩;捻转法行针主要阻力来自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缠绕。弹性纤维独有的热力学性质在传递针刺能量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动损伤的恶性后果是残酷的,预防运动损伤更是重要的,体育锻炼中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或减轻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学生走向社会,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针刺预处理组:术前给予针刺,针刺7 d后给予全脑缺血10 min,干湿法测脑组织水含量,应用HE染色、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脑缺血组相比,针刺预处理组不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全脑缺血10 m in后72 h,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减少.[结论]针刺预处理能够通过减轻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是大学生碰到的一个难题,因此,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体育活动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如何预防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生的运动损伤就显得格外重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比赛训练和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了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操作方法,并对怎么样预防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对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损伤的多发部位、易受损伤的项目、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如果能加强防伤观念、准备活动充分、技术动作规范、加强场地安全检查以及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对30例体育运动后出现膝关节损伤症状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扫描,部分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并对所得的MR图像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骨挫伤者18例,MRI表现为股骨髁、胫骨髁、髌骨于T2W1序列上见斑片样高信号影;半月板损伤者25例,其中Ⅰ-Ⅱ度损伤18例,Ⅲ度损伤7例;膝关节韧带损伤者20例;关节软骨面毛糙、变薄者5例;膝关节腔及周围滑膜囊内见积液征象者20例.结论 高场磁共振成像能准确地对运动性膝关节损伤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参加篮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篮球运动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损伤。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中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机理的初步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中风患者针刺治疗结合功能锻炼前后血浆SOD、ET、NO含量的观察,提出本治疗方法对中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在治疗中风病的后期,利用康复训练中的功能锻炼方法促进中风患者的技能恢复,并对技能恢复情况作出了一定的评价;结果:针灸方法能有效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脑组织的血流量,减轻脑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合理地运用康复训练方案,能调动机体内部潜能,调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促进新的神经元网络的建立,调动处于储备休眠状态的神经元发挥代偿作用,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血浆SOD、ET、NO含量指标,促进中风患者的技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