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过去,一则新闻报道若被贴上“独家新闻”这个标签,我们立刻就会想到,这则新闻是传播此新闻的媒体独家发现的,是别的媒体所没有的。然而,在现今信息时代,这种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2.
在竞争中追求“独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过去媒体是靠独家新闻而取胜,那么今天,在大量信息超强密集、传播渠道空前广泛的情况下,想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但是,独家新闻是媒体的生命,没有独家新闻的媒体将很快会被淘汰。在竞争之下,如何做出独家新闻,如何从新闻传播的程序中挖掘开辟独家的东西,成为媒体赢得读者的关键。本人结合在深圳商报工作中所做的尝试,谈一些体会。独家的信息提供源众所周知,信息传播需要有信息源。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大报享受“特权”,许多信息常常是“独家授权发布”。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特权”已…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则新闻报道若被贴上"独家新闻"这个标签,我们立刻就会想到,这则新闻是传播此新闻的媒体独家发现的,是别的媒体所没有的。然而,在现今信息时代,这种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过去媒体是靠独家新闻而取胜,那么今天,在大量信息超强密集、传播渠道空前广泛的情况下,想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但是,独家新闻是媒体的生命,没有独家新闻的媒体将很快会被淘汰。在竞争之下,如何做出独家新闻,如何从新闻传播的程序中挖掘开辟独家的东西,成为媒体赢得读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如何在第一时间内争抓独家新闻成为每个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做出“人无我有”的独家节目也是媒体品牌经营的一个标准。然而,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很难做到每个信息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媒体的趋势。通过媒体再加工而形成的、我们暂且称作再生新闻,也成为媒体处理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现在,各大城市媒体间竞争激烈,独家新闻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现状是:如有新闻发布会或活动,各媒体都派记者去,很难采写到独家新闻:如有突发事件,报料人同时向各媒体报料,各家都派记者采访,更谈不上独家报道了。如此的同城各媒体记者集体采访,采写独家新闻当然很难。我认为,丰富的独家新闻就在新闻的大山深处,就看你会不会采写,想不想采写,敢不敢采写!  相似文献   

7.
管窥独家     
独家新闻是任何记者和新闻媒体都引以为骄傲和始终追求的。因为独家新闻最能表现新闻人的新闻观察、独立思考和特殊独到的视角以及采访能力,是此媒体与彼媒体的不同之处。记者或媒体的独家新闻多了,记者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媒体的质量也就显而易见。在报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独树一帜,受到青睐。各种媒体每天都要刊发大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具备什么特点才可以称其为独家报道呢?“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但是独有的报道并不一定是独家新闻,而独家新闻却必须是某媒体独有的报道。要认定某报道是不是独家新闻,我个人认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8.
刘宇 《新闻界》2006,(1):133-133,122
所谓“独家新闻”。是指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这是新闻学大词典对“独家新闻”的解释。从这个解释上看,在以往信息欠发达的环境下,“率先刊播”、“独家发现”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博 《新闻知识》2002,(12):35-36
写独家新闻,在每一个记者心中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职业热望。一个记者一生中如果没有几篇堆称独家的新闻,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记者。但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采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独家新闻线索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独家新闻,并不一定非要有独家线索,同源新闻中照样可以写出独家新闻,关键就看记者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是否有独家发现、独家视角和独家思考。 笔者在一家中央媒体驻地方记者站工作,和当地媒体记者相比,驻站记者的信息相对闭塞,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难度也更大。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在同源新闻中写出与众不同的报道。几年下来也收获不小,尤其是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抓了一些可称为独家的新闻,因些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一、要有独家发现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非“制造型”的,而是“挖掘型”的,是一种再发现,即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写出受众叫好,有社会影响力的独家新闻,历来是记者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新闻竞争强调“快”,所以常用“抢新闻”来形容。独家新闻做为“抢”和“快”的产物,受到格外重视和厚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独家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只此一家首先报道的新闻事实。然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使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陷入了越来越“难产”的境地。 现代通讯技术的强大功能,特别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各种各样包括突发事件在内的新闻信息,在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就能同时传达到各个媒体,成为大家共有的“公共信息”,不仅不能再为任何一家所独有,就是想抢…  相似文献   

12.
秦杰 《新闻知识》2007,(11):17-19
新闻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就必须拥有更多的独家策划和独家新闻,必须追求独家的新闻信息来源、独家的新闻报道角度、独家的新闻整合和处理方法。新闻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独家策划和独家新闻的竞争。采写独家新闻,是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品位、风格乃至市场"卖点"的一大关键因素,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否拥有独家新闻是一家媒体能否独立存在的根基。在市场经济时代,拼抢独家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于段。什么是独家新闻?日本《大众传播用语辞典》对独家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独家新闻是“抢在其他新闻报道机构前面,只有一家单独发表的重要新闻,以及那种新闻素材”。这个定义仅概括了独家新闻其中的两个本质特征,并不十分全面。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竞争年代,独家新闻已成为稀缺品,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新闻线人应运而生。线人群体涉及广泛,而国家公职人员是其中较特殊的一类。他们由于工作关系,掌握了许多内部信息,对媒体而言则是新闻线索。在有奖“报料”等因素的作用下,许多公职人员自主向媒体“报料”,媒体也会不失时机地对国家机关这个新闻“富矿”的公职人员下手“挖料”。  相似文献   

15.
自从商业性报纸问世以来,媒体和媒体人在独家新闻上的竞争与角逐就从未间断过.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如何借助新闻角度的选择,发掘独家新闻,或者对同样的新闻作出与众不同的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记者,谁都想淘到“大”新闻、独家新闻。可在现实中,多半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旦有了“亮点”,哪家媒体不想捷足先登?一场新闻大战在所难免,要做独家,也只剩下“幻想”二字了,更何况已进入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心香两瓣写独家——地方党报独家人物新闻采写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时代,在媒体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采写独家新闻,特别是万众瞩目的独家人物新闻.对平面媒体而言,经常是一种“不可能的任务”。而在这方面。与国家级媒体、商业化媒体、专业媒体相比,地方党报尤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传播领域“买方市场”的形成,“报道什么”和“如何报道”成为各个媒体新闻报道着力的核心所在,竞争也愈演愈烈。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很多新闻媒体都在以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断加强“独家新闻”的策划与报道。目的在于以“独家产品”造成独家影响,形成独家魅力,塑造独家品牌,以赢得更多的受众,占取更大的新闻传播市场。这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景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才称得上是“独家新闻”,我们将从新闻传播的完整过程出发,对“独家新闻”的内涵作一个系统的分析,使大家对独家新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报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个报人头脑里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读者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媒体竞争的需要。报纸是一个“短平快”的产物。但在今天这样一个传媒发达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电视、网络越来越普及和强大,纸质媒体不仅在新闻的及时性上,在发布信息方面很难再以快取胜;新闻同质化更深深地困扰着报人。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得以改变,读者将远离报纸。如果说过去媒体是靠独家新闻取胜的话,那么今天,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再想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不太现实也不太…  相似文献   

20.
蒋蕴 《新闻记者》2001,(7):33-35
一、前言新闻的最高境界是“独家”。1998年1月17日深夜 ,一个名叫麦特·德拉吉的自由撰稿人通过互联网 ,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 :“在白宫 ,一个名叫莱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这是全世界最早发布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消息 ,也是全球公认的一次网络媒体真正意义上成功抢发“独家新闻”的报道行动。今天 ,网络产业的价值在虚拟经济之外得到了确认 ,我们正在进入“后媒体时代”。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 ,使网上新闻的信息量之大和时效性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