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均等 教育领域,性别的平等(equality)不同于性别均等(parity).后者是数字概念,它反映相同比例的男童女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年级的状况,通常指男女儿童接受和完成各级教育的数字比例,它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充分条件,是比较容易监控和测量的;而性别平等包含男女儿童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发展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阶段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平等”的问题,它是平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不同时期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有所不同,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足科尔曼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标准: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影响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现在,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就学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家庭出身、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是否拥有教育平等权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文章从教育平等权的三项内容:教育内容的平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平等展开阐述,针对我国教育平等权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考分数、民工子女、父母身份、男女性别存在的机会不均等的状况,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教育投资等以此来维护教育平等权的履行。  相似文献   

4.
性别公平是教育平等的最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乡村6岁及以上人口的男女两性的文盲率、小学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高中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程度的性别比。结果表明,男女两性的文盲率均有所下降,女性小学教育程度的比例高于男性,接受初中、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程度的男女两性的人数均有所增加,其中初高中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程度的女性的增长幅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注重教育性别公平,必先实现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我国现行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我们要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注重教育性别公平,必先实现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我国现行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别偏好.我们要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教育机会性别均等政策,为实现教育性别公平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向丽 《教育探索》2005,(10):37-39
教育平等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均等一般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义务教育首先是起点阶段公平优先的教育: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是一种公平的制度。现阶段我国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显性的教育法制建设,同时要排除各种隐性教育制度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性别平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显性的性别非平等阶段到显性的性别平等阶段的发展过程,即在官方的教育法规、制度中,男女学生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享受教育资源等方面由差别区分向平等对待的转变。但由于"性别差异定势"的大众心理惯习的延续,在显性的性别平等教育制度下,还蕴藏着隐性的性别差异教育表现。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心理差异的形成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应为男女儿童提供均等的活动机会,重视和加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改进儿童读物的内容,尝试两性化教育等因性施教。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教育平等、均等与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就目前而言,我国基本上是教育平等似“实”而非、教育均等美梦难圆、教育公平摇摆不定。根据我国的国情,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必须立足平等、追求均等并力求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性别理论视角来考察和分析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发现学生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上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现象。要真正实现男女两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各级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机制,重新审视编订学校的教材,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并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有效促进性别公平化教育的实施和开展。  相似文献   

12.
男女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消除课程和教学中的性别不公平是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重要标准。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其高度浓缩的主流社会性别文化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倾向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性别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台湾民间妇女团体妇女新知基金会率先提出"两性平等教育"的议题,后来一路推动。"两性平等教育"包含"性别教育"的话题,"性别教育"有别于"性教育",除了强调男女差异的生物本性、探讨由生理的性所衍生的议题之外,更重要的包括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观念教育。两性平等教育目的在于破除由社会文化长期建构出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性别歧视。台湾各级两性平等委员会由各级行政领导担任主任,以凸显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主要指在法律上要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均等,一般包括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单凭教育自身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5.
开放教育以全球化和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全体公民为对象,表现出日益广泛的社会性、大众性、民主性、多样性,代表了未来教育的方向,为在我国实现男女受教育平等提供了历史机遇,使大批女性获得与男性均等的教育机会,但开放教育现状仍然不能完全解决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性。旧的传统观念、社会角色定位和女性自身条件限制是很主要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教育机会性别不均等、教育结果性别不平等及教育过程中的性别不平等。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的研究没有充分关注性别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笔者认为应借鉴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对我国教育的性别不平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教育评论》2005,(4):68-70
农村幼儿是地理位置不利和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主体,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民主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一、“农村幼儿教育民主化”发展理念的相对性教育民主化最基本的内涵是“教育平等”,它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条件均等和学业成就均等。作为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8.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人们大多数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教学中教育均等问题探讨的则较少,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平等,不仅是起点的平等--让每个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而且是过程的平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尤其教学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将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和推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在教学这一微观的角度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本文拟从教学这一微观视角,在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方法及测验评价等方面阐述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结合传统教学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对这一观念内涵的阐述,主要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起点均等论从公民平等权出发,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教育上也应人人享有均等的入学机会,起点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基础,作为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有三点要求:1、教育权利平等即法律上承认公民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20.
于曦瑶 《家教世界》2013,(4):198-199
男女性别平等和公平是两性和谐的基础,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男女教育平等问题从近代起开始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虽然现在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早已得到认可,但在现实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阻碍着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