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张伯驹这一历史人物,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凸显其文化精神,剖析其文化人格,探索其文化心理,从而矗立起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为了建构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于2020年第6期开设《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专栏,吁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倾心致力张伯驹研究,迄今已经成为学界研究张伯驹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张伯驹一生有两件事最得意,一是京剧从师余叔岩,二是收藏陆机《平复帖》。1928年张伯驹去世时,其表弟李克非为其写了一首挽联,联云:"忆当年福全楼馆,粉墨登场演卧龙,步叔岩余韵,堪称千古绝唱;看近岁丛碧山房,群贤同观平复帖,附士衡骥尾,无愧万世留香。"分别对先生一生的得意之事进行了概括。余叔岩生于梨园世家,其祖父余三胜,工老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自幼不喜欢读书,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与安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 ,字慰庭 ,河南项城人 ,自幼不喜欢读书 ,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 ,与安阳关系密切。190 6年 ,陆军部铁良和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彰德检阅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在演习中 ,段祺瑞为北军总统官 ,驻安阳城南 ;张彪为南军总统官 ,驻汤阴城北。北军与南军操练攻守之战 ,场  相似文献   

5.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震中外的蔡锷将军是湖南邵阳人。他在三四岁时,便能识好多字,并且学会了对对子。他的父亲特别疼爱他,常常把他顶在肩上,到朋友家去玩。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在北京大摆宴席庆祝,有人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八月”,是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八月”(1908年)即袁世凯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慈禧太后,“我公”即指袁世凯。写寿联者为取悦袁世凯,把他与慈禧太后相提并论,不料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慈禧太后竟一命呜呼,袁世凯也被罢官免职。有人在此基础上改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7.
黄波 《学习之友》2008,(10):57-57
1934年9月18日,蒋介石为在庐山接受训练的军官讲话,在讲到人要识时势时,他举了袁世凯的例子,他说袁世凯“也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他的聪明,违背了道义,他一达到了相当的力量,便要实施他的野心来做皇帝,毕竟皇帝没有做成,自己反而因此忧愧而死。这固然是由于他不知厉害,尤其是由于不识时势之故。。他没有检查当时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被聘     
1913年,袁世凯向以汇丰银行为首的六国银行团搞“善后大借款”。六国银行请辜鸿铭做翻译,辜鸿铭狮子大开口,要六千银元。银行团考虑到他是难得的语言天才,只好答应他.  相似文献   

9.
品味家驹     
彭文文 《初中生》2002,(13):38-39
最爱听家驹的歌。从他的《大地》《农民》到他的《早班火车》《情人》。他的歌,是不可随便把玩的,最好在一间房子里,放低音量,一个人静静地听。家驹那富有磁性的歌声,如一泓清泉,从辽远的天外轻轻飘来,沁人心脾。失意时听家驹的歌,如老朋友知心的劝慰,让我丢掉一身伤痛。快意时听家驹的歌,如夏日一杯清凉的饮料,从头渗到脚心。Beyond在英文中是超越的意思。在被其他种种流派的摇滚震得混沌的世界里,独有Beyond还能保持他的睿智、朴实与深沉。家驹其实是严肃的,虽然他也有情歌,却不流于形式上的浪漫与温馨,更不会扮出一副荒诞轻狂的样子,以吸引一干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群起效仿为乐事。  相似文献   

10.
在李大钊的成长过程中,有三次关系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第一次是学习专业的选择。1907年夏天,18岁的李大钊由于成绩突出,被天津的长芦银行专修科所录取。但他认为,在“银专”毕业后“理财”是可以“致个人之富”,却又“违我素志”。在当时国家危亡的形势下,需“深研政理”才能挽救国家、挽救民族,因而他又毅然报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正值袁世凯篡权,国家危机四伏,生灵涂炭,李大  相似文献   

11.
1895年秋,16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投考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不幸名落孙山,他不得不进入瑞士的一所补习学校。1897年他才如愿以偿,考进了苏黎世综合技术学院。该校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好的学校之一。爱因斯坦在1900年拿到了这所名校的毕业文凭。可是文凭并未能让爱因斯坦获得学校的助教职位,他只好到处打零工,晃荡了两年功夫,  相似文献   

12.
研治清末民初历史,袁世凯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人物。欧内斯特.P.扬著,张华腾等译的《1912-1915年的袁世凯》,为我们重新审视袁世凯提供了新的参照。该书描述的袁世凯有别于我们既往对其的认知,其提出的一系列创见,值得国内从事袁世凯研究者注意和深思。  相似文献   

13.
(续2002年第12期)袁世凯于复辟帝制失败后不久即倒地毙命,有人给他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了这副对联后,都感到奇怪,不解其意,就问写联人:“上联中‘袁世凯’是3个字,怎么能对下联中‘中国人民’4个字呢?上下联对不上啊!”写挽联的人笑了,说:“袁世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国人民嘛!”大家听后方明其用意。上下句字数不等是有意做的,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效果,来挖苦袁世凯。袁世凯败亡的主要原因是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甚至其亲信亦落井下石。袁世凯就在这众叛亲…  相似文献   

14.
交通系有新旧之分:旧交通系以梁士诒为首,是在袁世凯时代形成的;新交通系以曹汝霖、陆宗舆为首,是在袁世凯死后形成的。旧交通系是袁世凯一手培植起来的,是他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由于该系成员长期控制交通、财经部门,因此人称交通系。必须先从梁士诒说起。梁士诒,号燕孙,广东三水人,早年应举入翰林,曾在北京武英殿、国史馆、编书处等处任过协修。 1903年,梁士诒应清政府经济特科考试,初试时名列前茅,但为当朝显要误为维新派,说他是“梁头康尾”,因此未能参加复试。后来误解渐释,为袁世凯所重视。袁当时任直隶总督,聘梁至天津任北洋编书  相似文献   

15.
生命银行     
4个20岁的青年去银行货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息。 第一个青年想先玩25年,然后用生命的最后25年再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便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时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也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他的名字:“执着”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时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10年,…  相似文献   

16.
卢德伯格是一位英国人,今年24岁。他本来是个可以通过眼睛看世界的健康人,不幸的是,他2007年参与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南部大城巴斯拉打仗时,一颗手榴弹在他附近爆炸。  相似文献   

17.
《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心心念念要为沈三白物色“美而韵”的女子.这“美而韵”,可能就是有姣好的容貌和不凡的气质吧!民国时代出现了很多“美而韵”的女子,潘素就是其中一个.一代名士张伯驹,胸怀坦荡、博雅脱俗、命运多舛、充满传奇色彩,而苏州女子潘素就是站在他身后的女人. 潘素,原名白琴,是苏州望族潘世恩的后代,是一个在中国青绿山水画派有一定地位的女画家.  相似文献   

18.
<正> 义和团运动期间,袁世凯曾出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始终主张并执行对义和团实行严剿政策。这是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最近有的学者提出,袁世凯对义和团政策有一变化过程;代理巡抚时,没有立即残酷镇压义和团;只是到一九○○年四月前后,他由署理变为正职,扩充了军队,站稳了脚跟,才对义和团举起了屠刀;宣战后,他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应对     
《同学少年》2011,(7):53
传说清朝时,北京香山四王府村只有两眼水井,一眼在街中心,一眼在财主张伯元家后花园里。张伯元依仗权势,硬是把街中心的井给填了,人们要吃水只能到他家里去挑。他在井旁放了一个瓦罐,谁要挑水就  相似文献   

20.
周敦颐《太极图》来源于张伯端,他的思想与张伯端的有诸多相同之处.是受张伯端思想影响的结果。本文认为,以儒为本,儒道融合.是周敦颐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