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化委托服务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课题。实行社会化委托服务后,后勤服务在质量、管理模式、经费和服务方向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变。社会化委托服务的实行也给高校的后勤改革带来诸多启示,值得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搞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动高职院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专并入高校而组建起来的高职院如何按高校的管理模式和高职教育特点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后勤管理改革?在这些问题上,我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实行全员聘任;实施新的教师考核办法与分配政策;后勤管理向社会化迈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校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需要改变人才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人为本是当前高校教育和管理中,主要采用的一种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充分地实现人的价值,并实现高校人才教育管理的价值。为此在高校人才教育中,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其人才培养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价值及应用措施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实行的是一种近乎包办的管理模式,学校不仅要为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食、宿、行、医等的生活服务。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管理四大块中,后勤服务人员约占学校职员总数的四分之一。由于高校将原本可由社会承担的后勤服务揽为自身,迫使学校不得不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拿出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到后勤服务之中。如我校共有教职员工近4000人,其中直接从事后勤服务的人员就有1000余人,学校每年的国拨经费近8000万元,用于后勤的人头费和设备后勤维持费就需近2000万元。这种…  相似文献   

5.
一、国外高校后勤体系的运作模式 1.英美模式——学校直接参与 英、美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后勤事务管理机构,校方直接参与后勤事务的运作,同时自办与引进相结合,实行高水平和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模式.自主选择后勤管理模式,一般由一名或若干名副校长负责后勤事务,并设有各种服务机构,如英国高校设教学、总务、财务、基建、人事和安全六个处.在美国,除大批的社区学院外,许多比较正规、规模较大的高校都由以校长、副校长为首的一个专门系统来负责运作,除了直接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外,其他副校长均分担学校的后勤事务.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许多高校实行了甲、乙方契约关系的管理模式,甲方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乙方为与学校规范分离的后勤经济实体。高校后勤实行甲、乙方管理模式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举措,如何在甲、乙方之间建立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保证甲、乙方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关键。1.监督、考核的理念监督和考核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督是指对工作的监察和督导,高校后勤的监督其根本任务是保障和促进后勤社会  相似文献   

7.
创建节约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节约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要坚持"细化"、"务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理财观,推进后勤管理集约化;建设节约型后勤文化,提升后勤管理者人文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稳步实践节约型后勤管理,以促进节约型高职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构建人才战略的平台(一)后勤服务实体人事工作应不断更新观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不少高校在思维观念革命和创新办后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的高校明确提出了“把建设好师生满意的后勤”做为后勤实体建设和发展的理念。要建设好师生满意的后勤,离不开构筑人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大,经对155所高校的调查统计:在办学规模上,学生人数在1万人至2万人的院校占41.94%,2万人以上的院校占45.16%,1万人以下的院校仅占12.91%。i[1]迅速增长的学校规模,给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带来巨大压力,面对新的形势,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适时启动,在扩大后勤服务规模的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因校制宜地选择各自的后勤管理模式,在上述155所高校中,"小机关、大实体"占21.94%,"小机关、多实体"占33.55%,"小机关、无实体"占9.68%,"无机关、大实体"占5.81%,"一校多制"占24.52%,也有部分学校强强联合成立了区域后勤集团占4.52%。ii[2]直接设立后勤小机关管理模式的高校占总数的65.17%,后勤机关管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浅谈高校实验仪器管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介绍国外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校实验仪器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了高校实验教学与大型仪器管理的改革内容,提出了以人为本并实行大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人负责的制度,同时阐述了大型仪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的机制,必须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有效地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和大型仪器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旨在打破“一校一后勤,校校办后勤,学校办社会”的格局,使高校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教学、科研、育人上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积极、稳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明晰后勤资产的产权,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做到校企分开、政企分开,保证后勤企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做好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要依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结合学院后勤工作实际,开拓服务市场,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强化物资管理。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变化,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变管理理念,改进和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而且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后勤改革的实际出发.确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后勤职工的思想觉悟,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后勤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处理好三个关系和三个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方法:采用归纳法、比较法研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结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大类:一类为依赖型,二类为合作型,三类为联办型。结论: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在依赖型模式、合作型模式、联办型模式的基础上取之所长,弃之所短,内“化”外“化”相结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兹通过比较资本主义国家综合性大学和技术、工程院校的区别来揭示资本主义教育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分工再生产的基础,造成对人性的压抑和人的分化,走向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这给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教育成为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一个重要斗争领域。高兹对资本主义教育体制的批判深刻而独到,对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食堂是高等教育后勤服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下的食堂管理模式创新必须明了处于社会化过程中高校食堂的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努力在食堂利益追求方式、人员管理模式、服务质量控制方式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弘扬“红船精神”,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严把教师入口关和学生出口关,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必须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从提高后勤职工的素质、观念的转变、工作内容、方法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