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九渊在充分吸收、借鉴孟子、二程以及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心学,其心学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孟子.“心”具有认知功能和伦理道德属性,且“心”被陆九渊创造性地提升为道德本体,实现了认知之心与道德本体之心的高度合一.陆九渊心学中“理”的内涵与朱熹理学中“理”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又存有差异,真正原因在于其宇宙观不同.“心即理”的提出具有超出这一命题本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认为,王阳明为心学发皇者.而阳明之所以将心学发挥到极致,与陆九渊、杨简心学思想的启拨有密切关联.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对经典的态度、对“心”的理解、对“格物致知”的认知、对“知行”关系的解释等四个方面思想,同时也吸收了杨简关于“心”、“意”、“道”以及六经等四个层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却显不足。本文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教育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宋代重教重文,教师群体数量庞大。其间既有享受官家俸禄的官学教师,也有开门办学的私学教师。教师职业是宋代读书人的立命之术、退守之地、进身之阶。在此职业群体中,教师的职业追求也呈现出了立德、立言、逐利等多样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阳明心学具有悠久的思想文化渊源,远承孔孟心性之理,近接陆九渊心即理之说,吸纳释、道的思想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中国传统心学别开生面。 一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试阐释如下: 1、心是宇宙本原。充塞世界的唯心而己。心无所不包,无所不备,“心之本体无所不该”。  相似文献   

6.
理学在宋代完成了由萌芽向成熟的蜕变,儒家经学思想至此发展到巅峰。宣扬儒家思想的客观载体——成人教育教材也引起了统治者和宋代儒师的高度重视。在这一阶段,成人教育教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编撰、校订、出版发行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就两宋官学与私学所使用的成人教育教材历史演变和发展特点的探讨,从儒家经典教材编辑和传播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成人教育教材改革得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先秦儒学开始,儒家就有重实践的传统。而教育不但是儒家实现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儒家对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说起,探讨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家的理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并阐发理学思想与宋代重要私学教育机构书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 ,私学一直扮演着传播与传递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 ,其发展源远流长。笔者侧重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私学发展的影响 ,揭示了中国私学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及其与官学系统相互消长的发展规律 ,目的是以古鉴今 ,在当今中国私学的发展中 ,注意发掘和利用中国的文化遗产 ,使私学更符合中国国情 ,更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私学的发展得益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从私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些支持包括政府的文教政策、家族势力、商业资本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持,为我国古代私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精神动力,为其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制度空间,来自于政府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奖励也大大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支持环境下,我国古代私学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发展历程对现代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代私学教育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直接促生密切相关;其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从经史转向文学辞章,并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活力。唐代私学教育具有多元化、个体化、自由化的特征,考生来源多样,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有益于文学的接受与传播。唐代私学教育独特的教学环境为文学风格流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人文环境,促进了唐代文学创作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办私人学校的意识,用来教授和传播知识。最初这种学校只限于上层贵族,而私学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在私学内部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只是靠伦理道德来规范教师及学生的言行。私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慢慢地才走向了成熟。今天的民办教育是受私学的启发而创建的,在办学模式上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国家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不断完善并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灵活多样的私学教育形式,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与当时社会动荡有关,私学的昌盛保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子私学的校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私学的创始人.他建立公开的讲学制度,广收弟子,使私学成为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形式.“有讲学的‘堂’,有弟子居住的‘内’,有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习的内容包括德、智、体诸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完备.”这种私学的创立和发展,影响延及两千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究其原因,盖与良好的校风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周末年,中国社会“私”观念兴起,至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最活跃因素而进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官”、“私”并存的局面。随着礼乐制度的逐渐瓦解,“官学”体制逐渐被“私学”体制所取代。孔子私学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虬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也是造诣很深的中医学大师.受宋代永嘉学派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晚清社会时局急剧变化的影响,近世经世学风背景的影响,以及师友的影响,他的经世致用思想形成了.陈虬一生执著于经世致用,倡导改革变易,其学术思想和社会改革主张,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宋代折杖法是宋代重要的刑罚改革措施,它的产生对宋代刑罚制度影响巨大,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酷刑肆虐、法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但同时又导致宋代刑种配置不合理、刑罚轻重失衡。近年来,学界从多个角度对《折杖法》进行了探讨,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对于宋代折杖法的性质,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主要对宋代折杖法的性质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先生谓尹喜为环渊(娟子),楚人,误矣。环渊是战国中期与齐宣王同时代的人,距尹喜生活的时代相差百余年矣。环渊与老子晚年没有一起入陇,与老子一起入陇者是尹喜。《老子》之所以能成书、传世,与尹喜的关系很大。“古圣贤述而不作”,尹喜记录、整理、加工老子的言论,汇编成册,传抄、保存、传世,功莫大焉!老子在陇上“飞升”之后,尹喜经“蜀陇道”入蜀,后归栖于楚地(今湖北十堰市)武当山,后世楚地有那么多《老子》的版本出土,与尹喜在楚地传道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禅学与宋代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诗学建设者经常宣称他们从弹学中广得利益的说法,是不真实的。两宋诗人的修为不能保正他们体味禅髓,禅学本身也不具备解决诗学难题的理论潜力。宋代诗学中的“以禅喻诗”现象,仅是宋人别致的语言选择。禅学给宋代诗学的利益,并不比儒学、道家大多少。宋代诗学中用禅学喻示的那一部分诗学内容,在宋代同时被人用儒、道语言顺畅自如地表述过。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宋人咏侠,与宋代任侠风气、民族矛盾、宋代武林、绿林、市井、秘密帮会等现实生活紧密挽结,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价值体系。宋代咏侠诗内容丰富、气象恢弘,富含时代精神,在对晋唐咏侠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呈现出独一的审美特质,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宋代咏侠诗上承晋唐咏侠传统、下启金元咏侠之风,是咏侠诗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宋代咏侠诗从宏观上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不但能够填补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于探讨文人的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都有重要价值,进而还可为研究中国文化在宋代的承传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