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刘基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和谐观,又有许多创新,他更着重于动态和谐的建设,主张"通其为天地之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政刑",并且"政刑"是体现王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惩恶除奸的刑法和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刘基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强调,并且他进一步指出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光靠顺道之"德"和确保德教落实的"政刑"之"方"还不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这剂药,以促进和谐社会得以实现。刘基把制度建设提到"王政"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提倡"天地之盗"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儒家和谐观一种有力的推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追求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点之一。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全部实践和理论研究所追求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蕴涵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合理、不和谐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是以人发展的异化、自然界的破坏为代价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3.
对于刘基及其思想的学术定位是我们研究刘基及其著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基作为传统儒者,博览全书,涉猎广泛,对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皆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位“通天地人”的“通儒”之士。刘基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孔孟之道的推崇,对儒家君臣之道、孝道、交友之道的思考;通过对刘基儒学思想的梳理,我们有理由得出如下结论:刘基是一位“古典的儒家与学以致用的儒家”。  相似文献   

4.
刘基是儒家知识分子,但许多社会政治观点却充满了墨家思想。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与《墨辩》息息相通。因此,探讨一下刘基与墨家的思想渊源,对于刘基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也取得了很高成就,沈德潜等人推为"明代之冠".然而,对其成为"明代之冠"所以然,古人语焉不详,近人鲜有论述.本文抓住刘基诗歌"苍深"的特征进行深入论述,以期正确理解和评价刘基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内涵出发。认为刘基恰恰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联系、在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都发挥了巨大影响的人,可以把刘基和与刘基有广泛关联的一切统称为刘基文化。刘基文化涉及九个方面内容,它的研究内容。既应该包括真实的刘基: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阴阳家等等,还应该包括神化的刘基、附会的刘基,即既有历史意义上的刘基,又有民俗学、民间信仰、民间崇拜意义上的刘基.  相似文献   

7.
刘基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既树开国之勋业,又有传世之文章.刘基文章以"师古"为宗旨,追求古朴浑厚风格,驳斥元代纤丽文风.刘基把文学提高到"经国大业"的高度,抽象到社会人文思想高度上认识.研究和讨论,是刘基文风的精神支柱所在.  相似文献   

8.
刘基"民本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的"民本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核心.他提出"利民为忠"和"大同"的新概念,以"曲取论"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为外延,以"民本思想"为中心的民法思想为政治外延,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他的民本思想离不开个人、环境、家庭、社会的综合影响,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对现实依然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民为本是刘基廉政思想的基础,贪为恶德是刘基廉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官必清廉是刘基廉政思想的外化。刘基的廉政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早已超越了廉洁,他修身养廉、廉洁合一、勤廉政事等,都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一生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致力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人的解放。他通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对人际关系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旧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指出了人际关系和谐的本质;提出了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人际关系和谐思想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和谐理念。其中,作为明代儒学发展最高峰的阳明心学,其思想主张对推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对此,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的基本原则,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中的当代价值,让古老的阳明心学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刘基在《郁离子》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生态理论和理念。人与自然应该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即和谐相存、相生、相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物质基础,离开了生态文明,就谈不上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通过对其动态的历史考察,认为孙中山民生主义自始至终所关注的就是民生问题。民生主义思想,作为孙中山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对我们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昶是刘熙载的学生,其《毗邪台山散人日记》虽是读书日记,但其中也记载了刘熙载及其读书治学相关的一些内容,尤其是记载了刘熙载的一些行迹和逸事,以及文学和书法方面的内容。《毗邪台山散人日记》鲜为人知,其记载有关刘熙载的文献极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一生的贡献颇多,其思想也极为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其政法思想、统战思想及教育思想均有不少研究,但对其林业思想还不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其林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一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稽愆集》是明代翁万达的自编书札集,是研究其生平、思想的重要文献,陈香白先生加以校点整理,并附有相关资料,甚便学人,但在校对、标点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今各举出数例,据朱仲玉等点校的《翁万达集》及其他资料,略作订正。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格外关注民生,重视民利,高举公平正义的旗手。他的公平正义观表现为公平正义的交往观、自然观、财富观、人才观、教育观,而且还在于他提出的践履公平正义的策略和方法。学习借鉴墨子的公平正义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义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基《春秋明经》是为举业而作,有因循《春秋胡氏传》的思想内容,也有超越《胡传》的思想内容,研究《春秋明经》的思想需要与《胡传》进行对比甄别。《春秋明经》在夷夏问题上,坚持以夷夏之辨为礼义之辨,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春秋明经》的天人感应说承自《胡传》,与刘基自己的天人感应观念有区别。《春秋明经》的著作年代应当在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19.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村居集古二首》,是迄今完全可以确定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壮族本土文人所创作的少之又少的集句诗作。鉴于集句诗自宋代大量产生后便处于褒贬强烈争议间的特殊性,莫震的这两首集句诗,不但在对广西壮族文人的集句诗进行研究方面价值不菲,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莫震本人的思想和才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采取“机体主义”的方法理解“自然”,因而中国哲学的自然观’富于和谐精神。儒家、道家、墨家、佛家都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整体圆融、广大和谐”的关系。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和谐精神根源于中国哲学的“生命本体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方东美的见解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