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秩序的工作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各级政府应重视和加强对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市场规范运行的秩序。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不规范的表现,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与供给模式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系统回顾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演进过程,对土地储备实施制度前后供给模式及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土地供给模式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路径。土地供给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地方政府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稳定市场预期,增加供给渠道,规范土地收益使用机制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的产权界定与保值增值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科学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是经济改革的必然要求;城市土地市场化建设是解决城市上地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出路;找准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规范运作的结合点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住房是现代人生存的根本需要。住房问题是中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住房土地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工具,是解决住房问题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从我国城市住房土地政策的演变和实践出发,结合土地的特殊属性,分析我国现行城市住房土地政策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城市住房土地资源配置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分析包头市近两年土地市场运行情况及城市地价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土地供应,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术魁 《资源科学》1999,21(2):24-29
实现耕地问题动态平衡是新时期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其圆满实现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合理、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避免城市规模过度膨胀至关重要。在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着平面发展占地大,过度利用、空间利用不充分、用地结构不合理、产出率不高等特点后,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灰色土地市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营城市土地,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新课题.经营好城市土地,政府可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地区经济,提高城市竞争能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索土地市场新的运行机制和加强管理的措施,加快我市土地供应市场化的步伐,提高经营土地水平,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莆田经济发展及建设特大型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莹 《科协论坛》2008,(1):58-59
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合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利用土地市场进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是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探索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热点工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转变,集约用地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用地观念。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一、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为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于1996年出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要求土地管理方式要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借鉴国外经验在市区旧城改造、国企改革土地资产处置和消化闲置土地的工作中探索出了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是地方政府在经历了土地市场跌宕起伏后,顺应我国土地利用制度和市场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创新。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设之所以成为土地管理制度中的新热点,关键在于中央采取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限  相似文献   

12.
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机理与实证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青  陈志刚  陈逸  叶依广 《资源科学》2008,30(10):1497-1502
本文基于一个城市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和实证评价了中国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指出,土地市场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要素投入与配置的改变展现出来的,包括土地一级市场运行对经济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效应,土地二级市场运行对经济要素配置的结构优化效应,以及土地市场化程度发展对经济要素利用的经济激励效应。这三大效应在目前中国土地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差异,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7%、0.20%和2.65%,即规模扩张效应>经济激励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土地市场运行的经济增长作用效应的发挥,中国政府仍需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结构和规范土地市场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的工程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这为我国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土地管理奠定了基础,并且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时效性。本文从地籍测绘的任务和内容出发,论述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作用,并详细的分析了地籍测绘在城市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冲 《资源科学》2012,34(1):128-135
城市土地供应的经济性不仅是土地一级供应的核心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土地供需影响因素和土地市场要素,直接决定了土地市场调控的成效。基于三次多项式成本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并使用考虑了土地供给、需求和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时间、空间相关性的实证计量方法和经济性评价指标,得出2003年-200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90%存在土地供应规模过低而产生的不经济现象,而少数大型城市又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减,并且,协议供应的规模经济性程度相对高于“招挂拍”供应,二者都表现出了“先上升再下降”的非单调变化趋势,其最优规模区间分别处于95%~99%分位和中位~80%分位,同时,城市土地供应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范围不经济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供应具有极大潜力,应着力探索集约供应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土地的供求原理,探讨了土地储备对我国城市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影响.指出城市土地储备使土地供给失控现象得到抑制,土地储备初期土地市场供给量减少,市场需求将呈上升趋势,土地储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地价上涨.从长期来看,土地储备垄断土地供应对地价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为缓解土地储备初期地价上升对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土地储备机构应适当增加储备土地的供给量,以降低地价上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吴群  刘红  丁松  张会 《资源科学》2007,29(4):187-192
研究土地市场成熟度有益于完善我国土地市场建设,也是完善以土地为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内涵,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由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供需均衡度、价格灵敏度、市场竞争度和配套机制完善度5方面体现,这5个方面又通过16个评价因子来综合反映。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综合评价值为63.77,说明土地市场处于调整发展的“过渡型”阶段。从准则层评价值看,土地市场化配置度为73.39,供需均衡度为67.41,价格灵敏度为40.96,市场竞争度为54.66,配套机制完善度为77.53,由此可见南京市土地市场应注重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针对南京市土地市场成熟度的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完善地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基础行业做出的贡献尤为突出,比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煤炭资源等等,在土地资源中,土地估价行业对规范交易行为、促进政府规范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具体谈谈在土地估价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郁玲  曲福田  周勇 《资源科学》2009,31(2):303-309
当前我国城市用地外延扩张与存量土地粗放利用的并存使得土地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说,土地粗放利用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表现。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和有效手段,而转型期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失灵是土地资源低效配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针对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土地市场的发育成熟,市场将逐渐取代政府干预成为驱动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机制,而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也随之提高;②在土地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的价格、供求均衡度、市场竞争度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效率不同。转型中期,地价是驱动集约用地的重要因素;而转型后期至相对成熟期,供求均衡度和市场竞争度则对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根据不同土地市场化阶段各影响因素对集约用地作用机理的不同,提出适应不同市场发育阶段的集约用地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立规范的土地市场,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