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卫红 《教育史研究》2010,(2):72-77,85
“班主任”作为一个名词,并不好定义。从时间上溯源,班主任来源于班级授课制以来的级主任教员或班主任教员。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从名称上,“班主任”是“班主任教员”或“班主任教师”的简称,这样的教师做特定的工作,负主要的责任。做特定的工作,是说这些教师要做一些“班主任”这一职位要求的工作;负主要的责任,是说这些教师要承担“班主任”职务的过失。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教师”,他的职责有三: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思想道德教育,而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他的职责则被有意强调为除去学科教学之外的班级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因为班主任由校长或学校任命,其教育权力(权利)由行政(引申)任命获得,所以有其最终的法律来源。  相似文献   

2.
现在自愿、主动要求当班主任的老师,为数寥寥无几,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观念与方法陈旧,班级越来越难“管理”。为此,班主任工作也必须要走创新改革之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如何当好班主任,从工作实践中,我得出了如下结论,即要处理好十种关系。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班主任置于学校的领导之下,应该具有全局观念,想为学校之想,急为学校之急,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争创“文明班级”、“先进班级”、“智育班级”等。处理好与科任教师的关系班主任可定期召开科任教师会,交流学生情况,群策群力,共同拟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经常征求科任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单独向科任教师了解班级学生上课、作业情况,让科任教师感到班主任对工作的热忱,激发科任教师配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科任教师形成协助治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期中考试刚结束,黎老师被学校领导安 排接替汪老师担任初三(5)班班主任工作,学 校的这一安排对黎老师、汪老师和初三(5)的 学生来讲,都显得有些突然。接班的第一周, 黎老师就感受到班级中部分学生的情绪有很 大的波动,校长告诉他:"有位学生写了一封 信给校长,责问校长为什么要换班主任,要求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件事:临淄区某初中学校初一级部,张老师和李老师分别担任一班、二班的班主任。期末,学校进行班级综合考评时,一班成绩与二班成绩悬殊甚远。这使学校领导和众多教师大吃一惊,一向管理严格、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张老师,怎么“败”在一个师范毕业只有两年、没有多少教学管理经验而活泼爱笑的李老师的手下呢?一时间,学校领导、教师议论纷纷。其中教务处刘老师的分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刘老师把出现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冷脸效应”和“笑脸效应”。刘老师这样分析道:张老师教学管理一向严肃,说一不二,学生见不到他的笑…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在一学期内推荐一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这一学期全校6个教研组竟有3个组因教师不愿参加而迟迟不能确定人选,为此,学校制订了对公开课的奖励方案,即上公开课将与年终考核挂勾,由校长、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长组成评委,对参赛教师评出一、二、三等效,并且按将其给予参赛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然而老师们对此还是没有什么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些耳熟能详的佳句,不得不让人对教师产生敬意,可是,“工程师”要塑造“灵魂”不是一件易事。在当今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的顶梁柱的话,那么科任老师则是他身边必不可少的支架。怎样作好科任老师这一角色呢?这就是要谈到的科任老师的“三心二力”。  相似文献   

8.
荣誉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学习差、班风差,被公认为学校的“三差班级”。这学期,一位责任心较强的班主任老师接手了这个“三差班”。恰逢学校大队部大力开展了“物品摆放活动”。于是,这位班主任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班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学生的物品摆放,做到人人明确要求,个个摆放整齐。学期末,该班被评为“学期优秀班级”,并且作为典型在全校召开了一次物品摆放现场会,为全校师生做现场展示,让大家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当我们重视并突出班级的组织特性,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按照科层组织的实践模式来落实班级教育时,班主任的角色就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意义在于,具有学校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性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的班主任教师,能够对班级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结(与家长、与其他教师、与学校等)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同时,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  相似文献   

10.
奉明茂 《师道》2009,(10):38-38
在我的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师,他们温文尔雅,做事不紧不慢,似乎有些“阳气不足”。我私下将这种类型的教师称之为“婉约派”教师。去年,因学校扩班,一批“婉约派”教师被安排做班主任,一个学期下来,全校的“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绝大部分在这些“婉约派”班主任所带班级中产生,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然而,班主任的角色很容易被窄化为“管理者”。班主任透过学校所赋予的权力特征和师生关系中所秉承的权威性特征,对班级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外在联系和内部整合,使班级形成一个对其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正式群体;同时由于学校中的活动与交往,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大多数情况下都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教师便可经由自己在师生交往与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来对个体或群体施加直接影响。两相结合,班主任教师由此成为“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材料一: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仍给老师写信或遇见老师打招呼的并不多见。令老师伤心和尴尬的是,和老师打招呼的为数不多的学生还大多学习不起眼,那些平时倍受老师宠爱的所谓“优等生”则表现欠佳。材料二:报载某校一名平时倍受家长、老师宠爱的“优等生”因盗窃而被劳动教养。案发后,家长、老师大吃一惊。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班上的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上。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转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独角戏。尽管有些学校也在进行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对班级齐抓共管的探索 ,但是仍然摆脱不掉班主任抓得“实、重、全” ,而科任老师抓得“虚、轻、窄”的局面。所以 ,不少学校班级管理整体上效果始终不好 ,效率始终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加了 ,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复杂了 ,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因而许多教师发出“管不住”现在的学生的感慨。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领导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积极探索 ,在校园建立起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机制 ,从面促进班级管理质…  相似文献   

14.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发挥班级德育的基础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更换班级管理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冉刚 《甘肃教育》2005,(12):8-8
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班级,学生的多数活动也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所以,在学校里班主任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这也是每个学校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有过硬的素质,具备灵活的德育工作技巧,能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实现这一目标,从学校讲,要强化师德建设,构建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从教师讲,要多角度工作,多方位人手,要熟悉多种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由班主任“优化组合”挑选学科老师是个伪命题。 第一,这是越俎代庖,让班主任干了不该干的事。班主任可以在协调本班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如果让班主任“优化组合”挑选学科老师,显然是越俎代庖了,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自从班级制教学出现之后,课程分派一直都是由学校教导处安排的。如果让班主任来“优化组合”学科老师,实际上把学校教导处架空了。  相似文献   

17.
切莫重「威」轻「信」徐贵臻吕从坤某学校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教育不能发扬民主,不讲教育艺术,长期采用高压手段和处罚措施,使班级绝大多数学生对其失去信赖,学生联合上书校长,要求换班主任老师。这种体现在老师身上重“威”轻“信”现象绝非个别,而有着普遍性。“威...  相似文献   

18.
徐强 《湖北教育》2024,(3):43-44
<正>鉴于班级管理事务繁杂、琐碎等原因,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也不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育人效度。如何打造全体教师参与的带班育人体系,促使教师、学生、班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武汉市江夏区教研室德育中心(以下简称“德育中心”)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带班育人方略。一、带班育人方略的缘起及内容经过广泛调研,德育中心发现,育人任务本应由全体教育工作者负责,但在具体实践中被不同程度地窄化为由部分教育管理者(如学校党政负责人、部分中层干部、班主任等)负责,带班育人的责任主体也被窄化为班主任;“只教书不带班”“只能教书不会育人”等现象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甚至有个别学科教师错误地认为“我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因而对学科成绩以外的学生的心理、习惯、行为等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9.
最近青岛市某中学学生联合“炒”掉班主任之事在网上议论得沸沸扬扬,学生“炒”教师,并非是教师犯了错误,而是这位班主任不让学生谈恋爱、穿出格的时装。无独有偶,在上海某中学,按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统一校服参加升旗仪式,一个女生没按规定穿了超短牛仔裤和露脐装,班主任让其回家更换,女生以剥夺上课权利为由,向电视台曝光。前不久某校上初中的几个女孩离家出走,某学生将批评他的老师打倒在地……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0.
谓双向考核,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考核。一方面,学校教务处设计了“课堂教育考核表”,每周每班一张,每班学习委员对每天每节课教师的出勤用符号进行记载,其突出的课堂变异情况及教学效果,用文字进行简要记载,周末教务处再收集整理,结合教务处的检查,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