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隐喻认知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考试周刊》2008,(47):71-72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隐喻是词义产生和扩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论述,讨论将其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探讨了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认知隐喻理论是近年来隐喻研究的重要派别之一,主要从人们日常的认知思维角度研究隐喻性话语。本文围绕隐喻思维与隐喻性话语的关系,从原始人类神话思维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从思维和言语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隐喻思维是在隐喻性话语中实现出来的观点;最后,简要论述了作为日常思维实现的隐喻性话语的表达与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静  吴陈颖 《考试周刊》2008,(48):74-76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以词和句子为焦点,以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隐喻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层次上。本文主要根据隐喻的句法和结构特点,从词类角度对隐喻的基本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隐喻本质和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用法,总结归纳出饮食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基于"性质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基于"过程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和味觉的通感式隐喻。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以莱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唐诗《琵琶行》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证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7.
认知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认知现象;人类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同时,隐喻又是文化现象,深入探讨英汉隐喻文化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产生的认知因素。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由被无意识地使用到成为一种修辞手段,离不开人们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隐喻性思维对于人们的认知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概念系统,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隐喻性思维还是人类语言创新和语义扩展的重要工具。它在认知心理学和语言系统方面的功能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平 《宜宾学院学报》2009,9(8):104-107
隐喻是从“始发域”(sourced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它被视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作为认知性语言结构方式,隐喻可以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来理解和解释。隐喻性话语可能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但它传达了会话含意。在人们解析隐喻时,运用类比方法推理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隐喻是联系具体概念域和抽象概念域的手段,因而它是驱动语法化进程最主要的认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人类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无所不在,其跨域映射的认知机制对语言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能力,加强对英汉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认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类思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菥和探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旨在探究隐喻研究由修辞到认知的历史发展走向,隐喻认知本质及其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隐喻是如何生成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链条隐喻"、跨域概念映射、认知突显观、相似性突显等理论和原则,本文具体讨论了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动因、工作机制和理解机制,为人类更好的认识自身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点,阐释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谚语构建存在的同与异及其成因。英汉隐喻性谚语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而语言受制于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导致各自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借助想象和联想,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种映射过程。新词语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隐喻化的新词语大量出现成为一种突出的语言现象。这是一种赋原词以新义来产生"新词"最经济的方法。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新词语隐喻化的特征及方式,建构原义和新义之间的认知结构,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隐喻化新词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人们常常通过隐喻来讨论、思考和认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理论和实际都表明获得、理解和产出隐喻的能力对外语学习非常重要。在简述隐喻的本质和功能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隐喻意识在语言学习,尤其是深层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此外,还指出了发展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的重要性,以及隐喻意识在词汇习得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能力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在外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其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母语和二语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目的语认知框架和概念系统,减少或避免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含有丰富隐喻表达的语言材料,进行灵活使用隐喻表达的语言练习,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以便在词汇、阅读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语言修辞手法,即语言使用现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体现了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F.Ungerer和H.J.Shmid认为它们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相关性,从一个认知范畴向另一个认知范畴的映射,是人们认识、理解、表达另一事物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主要依照Lakoff的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的映射分类,试图对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类和解读,以揭示出那些超人想象的诗词意象其实源于人类普通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模式。它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关系密切,对词汇发展和语言习得有深远影响。隐喻能力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和熟练掌握该种语言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应用隐喻认知功能,通过丰富阅读材料、积累隐喻表达,理解词汇意义、进行隐喻练习,注重文化导入、培养隐喻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供了分析人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隐喻作为用一种事情理解或经历另一种事情的思维结果,能很好地被概念整合理论解释.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诗人李商隐的名作《无题》中的隐喻进行解析,从认知的角度对此诗进行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