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会事半功倍。导课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到小而有趣;落实重点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突破难点时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针对性,要能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注重训练学生思维变通的品质,使学生更能适应高考试题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朱红芳 《双语学习》2007,(11M):78-78
目前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大部分都是训练题,即使有部分探索性问题,也由于教师的提示,几乎成为封闭性、半封闭性的习题,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开放型问题,逐步渗透,授课中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给学生思维锻炼的机会。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开放题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解题教学中如果把解题过程直接抛给学生,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产生思维定势,遇到新的问题情境时,往往束手无策.教学中设置悬念创设思维情境,给每个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6.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给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或有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因此,许多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创设.然而,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不能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成为课堂的摆设.这是因为情境创设走入了误区.情境创设要避免走入误区,应忌“三偏离”.  相似文献   

7.
一、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何谓教学情境创设?它是指将学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中,使之对教材有切身的体会,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体验或感悟要学的知识.在整个有效创设教学优化的情境过程中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得到  相似文献   

8.
李志若 《考试周刊》2011,(29):81-82
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思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之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数学学科教学?我的认识是: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有各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主体的行为,是思维意识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一定的指导和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时创设教学情境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人教版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中的"液泡"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思维;联系生活,扩展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欧润生 《考试周刊》2012,(89):142-143
实施中学物理新课标后,在教学中如何,于设情境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应紧贴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思维;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运用知识“通感”创设人文情境,启迪学生跨越思维:利用多媒体创设活泼生动立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相似文献   

12.
张玉梅 《考试周刊》2010,(44):48-48
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课堂、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起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强化语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其创造性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颖问难,发表创见,启发引导学生优化思维的选择,并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并善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思维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训练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需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情境的创设、动态情景的创设、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提高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找寻问题情境,诱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要把学  相似文献   

17.
庞丽 《宁夏教育》2006,(7):80-8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直觉思维实质上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它以极少量的本质现象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探索成功的乐趣。教师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做到富于情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设计《电和热》这节课的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电热切割塑料泡沫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泡沫切口;之后,请同学们讨论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即由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或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出难度相当、逻辑合理的问题;要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机会;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与行为进行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接受一个新知识之前,创设出与该知识相关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学生的思维。新初中语文教材千姿百态,充满诗情画意,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以境激情,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探究性如果教学只凭教师枯燥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深层次探究的情趣,更不能深化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以具体形  相似文献   

20.
李胜庚 《学子》2013,(11):71
一、应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如,在"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一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因天气寒冷,吴先生欲购买一台空调越冬。他来到了国美电器城,选中了一台,经商定,价格定为5000元,但吴先生家中无现金,决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货款一年内付清,月利率为0.8%,商家有三种方案供选择:A.分12次付清,即购买后一个月第一次付款,以后每月付一次。B.分6次付清,即购买后二个月第一次付款,以后每两月付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