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可以读读张晓风的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面对文中那句忐忑不安、顾虑重重的问话一“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下面三位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一句评语,成就学生一生.季羡林先生在《忆恩师董秋芳先生》一文中写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我的白话作文(注:一篇记叙回家奔丧的作文)竟受到了秋芳先生(注:系其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读书时的语文教师)的激赏,说我是‘全班甚至全校之冠’.  相似文献   

3.
我不知道第几次听到学生家长对我说,给孩子买了许多作文选,孩子就是不读,我也不只一次地向学生家长推荐《二十五史》、《世界通史》等书目。让众多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不再把习作当做难事,甚至有些孩子喜欢作文,写出的文章让班里的学生笑过也哭过。为什么学了语文,买了作文选,学生还是怕习作?笔者认为,由于积累不够,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里,一校之长与教师的距离有多远?我想到了一位历史人物——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在十年之间从一所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曾说过一句话:"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不久前,有杂志刊发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的一篇文章——《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柳袁照任职校长十几年,很少在学校大会上作报告,每次大会都是请教师上台发言,开学大会也不例外,一律请教师讲,让教师来布置工作。用柳袁照的话说,学校每个教师都是校长。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正在读一篇文章,题为《让学校的每个人都相互认识》。恰巧同事读初三的儿子进来,我忽然想到: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认识多少同校的教师和同学?于是当即问他。孩子的回答是:教他们的十来位老师都认识,校长和教导主任也认识,没有教过他们的,只有两三个老师能叫得出姓名来,其他的,有些只知道是自己学校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教师“下水”》的文章,说的是语文老师要经常动动笔,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我这里推而广之,希望学校领导也要经常参加教学实践,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校里有校长、教导主任。这些领导同志大多是从教师中提拔上来的。他们本来是某一学科的内行。如果整天陷入学校行政事务堆中,而不有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有时让学生作点“提意见作文”,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向学校提意见,向各科任教师提建议,向语文教师提要求,具体说,这样作有几点好处:①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思考自然,行文流畅;②能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③可让学生获得一些学作文,学语文的自由,增强学习热情和兴趣;④教师可及时收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去年,我针对学校管理中的缺陷《我时为副校长》,出了一道《小设学校××  相似文献   

8.
2008年秋天,我被下派到一所农村小学支教,任二年级语文课。过了一些日子,我发现学生作文说假话现象比较严重。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我的母亲》,一些学生笔下的母亲形象几乎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嘴杨柳腰……”这是一个经过生活磨炼的母亲吗?这简直就是一位绝代佳人!  相似文献   

9.
来稿摘编     
让学生尝试写作文言文为了让学生从文言中展示能力,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言文。在学了《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马说》几篇文言文之后,我要求学生以班级和学校生活的现象为内容,写一篇文言“说”,题目自拟。学生的文言作文有不少都是可圈可点的。摘录两篇如下:《抄作业说》(沈伟)吾班抄作业数次,校长见而告之班主任,曰:“作  相似文献   

10.
易碎的瓷器     
张燕峰 《班主任》2015,(4):58-59
大学毕业后,我到甘肃一小镇中心小学做志愿者。与其他地区一样,在这所农村小学就读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在那里,我的工作是教五年级语文。校长是学校唯一一位男教师,四十多岁年纪。他领着我在学校里转了一圈儿后,停了下来,目光沉郁,注视着操场。好一会儿,校长声音低沉地说:  相似文献   

11.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最头痛的就是作文辅导,而大多数学生也是谈“作文”而色变。个中缘由也许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老师最怕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学生最怕作文无话可说。学生因为无话可说,便少不了瞎编乱凑,这样的作文让人读起来当然是味同嚼蜡。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每次作文,总是借故不交,即使硬性要求,也是胡乱拼凑,应付了事。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题目:《我是一个__的人》。我让同学们补横线上的内容,然后作文。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述自己的意见。我看到那个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便有意识地叫他说说…  相似文献   

12.
柴晓梅 《成才之路》2010,(20):80-8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是教师自己经常动手,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的实践,并且身体力行,从教生涯中作出一千多篇小作文.出版过两部童话集。在他《给教师的建议》第92篇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话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深刻回味和思考的。作为“下水”作文的力挺派和践行人。笔者曾对6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3.
正初春的季节,空气中还有几许的凉意,从中心小学专程拿回来的第二期《陵山娃》(学生发表习作的天地)已经分发到各个班级语文教师手中,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拿过报纸,眼睛在搜索一个名叫丁新刚的孩子。噢,找到了,找到了,没错,是他,就是他——丁新刚!太不可思议了!这一期《陵山娃》班级投了两篇文章,唯一被选中的却是丁新刚的文章。丁新刚,学校师生都知晓的一名学困生,学校唯一的一名孤儿。上学期期末考试,在试卷批阅  相似文献   

14.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们为了指导学生作文,在语文课本之外选编一些“范文”,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近来有不少教师只重视“范文”,而轻视课本。他们往往略讲或不讲课文。以便腾出时间,讲授自己选编的“范文”,使学生读了可以“比葫芦画瓢”。这种现象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班为最严重。据我了解,有的学校,毕业班使用的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老师大多没有讲解。有一位教师说:“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20篇课文,只有《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16.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既能使老师减轻负担,又让学生学到知识呢?叶圣陶先生发表了很精辟的见解:“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这段话指明了作文批改的方向。这里我谈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几点做法: 一、从作家的未定稿和定稿中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不应该那么写》一文里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  相似文献   

17.
胡丽 《贵州教育》2009,(19):28-29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我们中的某些教师缺少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只顾得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让他们背作文。孩子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了,习作的需要更从何谈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李灵仙 《成才之路》2014,(14):14-15
正教师甲:语文课最好上了,让学生读读书,写写字就行。教师乙:《国家课程标准》有啥学的!还不如多看几份试卷,多选几道习题。教师丙:就这本语文书,我都教几遍了,还要备课?纯属浪费时间,不如多改几本作业呢!教师丁:语文课嘛,掂本书,念几个字,布置个作业,只要让学生多背笔记,多背作文,等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以上说法,以及类似的心态,在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中普遍  相似文献   

19.
背书重要     
我以为中学生学语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读书,研究学问,表情达意。上大学不论学文科学理科,或做工作,都少不了这些,至于有人将来要当作家,那么,中学里的语文当然不够,但也是重要基础。广泛点说,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热爱祖国,这也是题中之义。至于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看法很多。我当过十来年中学语文教师,当过文学编辑,自己也写过小文章,我看学习途径虽多,背诵是少不了的。前几个月我见现在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初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在编者说明里说到,此书是由“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是由…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初中语文教师。我给学生讲《〈论语〉二则》,学生对孔子不甚了解;讲《孟姜女》,学生不知道秦始皇是什么人;讲《老山界》、《草地晚餐》,有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知道陕北在祖国的南方还是北方,不知道四川、甘肃是省份!我很生气,又很纳闷,这些史地知识按道理都已经学过了,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中旬,我向来自各地小学的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个别调查。发现不少小学五年级的史地教学,都没有完成部颁教学计划。有的学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章节没有讲完。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课用来上语文、数学;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老师很少讲课,只叫学生自己看书;还有的同学说,他们的史地课由校长兼任,而校长外出时间多,课讲不完(附带提一下,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