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庭审电视直播是司法公开制度实施的结果,是电视直播和庭审相结合的产物。大众媒介对司法审理现场的同步介入,无疑给痛恨司法腐败的老百姓带来新的希望。也许正是由于此点,庭审电视直播这种新的即时报道形式一出现,就被人欢呼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大里程碑”。其实,深入分析庭审电视直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发现,尽管庭审直播的出发点是要以新闻舆论监督来加强司法审理的透明度,着力突出司法民主化进程中新闻媒介舆论监督功能,但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2.
从2013年薄熙来案在微博直播庭审,到2016年初"快播"案在各大媒体平台上的直播庭审,网络庭审直播这一新的司法实践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本文在梳理网络庭审直播内涵和基本呈现方式的基础上,以"快播"案的庭审直播为例分析其舆论传播的模式。继而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观者心态下的后现代文化狂欢两个角度分析其产生机制,再从主体、客体、本体、载体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中舆论的特点。最后对直播庭审的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平衡做了简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之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相继作出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电视直播(录播)法院庭审的节目应运而生。这种把生动有效的受众兴趣(普法效果)与企盼司法公正的群体效应(社会监督)融为一体的电视节目新表现,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学者认为,庭审直播节目揭开了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新的一页。下面就我们创办庭审直播节目《现在开庭》半年多来的实践,谈谈一  相似文献   

4.
肖叶飞 《青年记者》2007,31(20):69-70
近年来,庭审转播节目成为法制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电视台、电台开办如《法庭传真》、《现在开庭》、《庭审直播》等庭审类节目,并成为收视的亮点。庭审过程的电视直播或录像,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普及了法律知识,提升了庭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同时对于遏制司法腐败和暗箱操作,加强舆论监督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庭审转播又是一把"双刃剑",操作不当则会妨碍司法独立,影响司法公正,形成"媒体审判",导致对当事人的不公判决。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9日上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对一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了微博庭审,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了1小时8分钟的直播,微博直播庭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从2011年山东莱阳法院买卖合同案的微博直播,到2013年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和长微博还原薄熙来案的庭审现场……诸多的庭审案例表明,微博直播庭审开始作为全新的司法监督载体,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到司法审判之中。  相似文献   

6.
赵浩嵩 《视听界》2012,(5):92-94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社会监测和社会控制职能。新闻舆论监督反映时弊,反映公众对问题、事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汶川地震电视直播报道入手,分析了电视直播从"非常态"到"常态"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本次灾难报道中,电视消息类新闻直播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技术手段的变化,认为常态化的新闻直播不仅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也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电视新闻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公开审理案件,应“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作如实报道”。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上午8时35分开始,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拉开了庭审新闻直播的序幕,被众多国内媒体称为“舆…  相似文献   

9.
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一套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首次向全国的电视观众直播了一次案件庭审。有报纸称,这是“中国法官首次面向全国百姓进行庭审”,在中国新闻史和司法史上均写下了新的一页。据了解,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进行了一些庭审案件的直播、录播尝试,在中央电视台的庭审直播成功之后,  相似文献   

10.
所谓庭审直播,是指电视或广播现场直播法庭审判活动的现象。它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一种便捷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新闻报道和法制宣传的结合。即使人们不去现场旁听,也能通过身临其境地“现场”参与,潜移默化地学到法律知识,受到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它能弘扬一种论争说理、平等公开以及合理裁判的社会理性”。①但另一方面,庭审直播所造成的新闻侵权问题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庭审直播会对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应尽可能避免这种侵害。庭审直播缘何风起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  相似文献   

11.
举世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所涉及的两个刑事案件,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3月26日至4月3日断续进行了四天半的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对此案部分审理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的同步传播优势,将这一案件的公开审理过程全息展现于荧屏,使数以亿万计的观众通过屏幕与到庭的300多名旁听公民一起,共同经历庭审现场的庄严时空,共同感知个案解析的司法公正。这次庭审直播展示的同步优势,表现于这样几个层面。一、依法审理:司法与传播同步3月26日上午8点,我们从…  相似文献   

12.
媒体和法院作为微博庭审直播主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媒体是沟通群众的天然纽带,是监督司法的强有力平台,而法院对直播内容本身有着最权威的解读,对直播活动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微博庭审直播应以文字为主,适当辅以图片、音视频素材,将庭审现场全方位展现,同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发挥互联网思维,使微博庭审直播成为推动司法公正公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论文梳理了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的不同发展历程,深入地分析了人大新闻进入直播常态化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述了电视直播常态化下需要解决的对策.论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搞好人大电视新闻直播的重要观点,以更好发挥全国人大新闻电视直播在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对“汶川地震”的电视直播报道为蓝本,深入剖析了这次直播在灾难新闻电视直播方面取得的突破,并探讨了这些突破对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突发事件的考验 今年的世博会、亚运会、南非世界杯等国际盛事,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正在融入全球电视直播的大格局,比如,在菲律宾香港人质被劫持事件的电视直播中,以及智利矿工营救的电视直播中,都能够看到这个趋势.过去,我们的电视直播通常只是把发生在中国的事件直播出去,现在,我们把发生在世界上的事件直播进来.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与司法的关系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较为微妙的关系:一方面,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大法官说的:“司法与媒体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丰富内容,对于媒体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而现代媒体所拥有的信息传播力量、广泛社会影响、舆论监督作用,也使得司法机关无法忽视媒体的作用。”①另一方面,一些传媒记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超越了“报道”的层面,对正在进行的庭审本身、对诉讼参与入甚至法院法官妄加评论,这种缺乏法治意识的做法干预了司法独立,使得司法界对传媒界难免产生“敬而远之”的戒备心态。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的责任都不能化解矛盾。笔者试着从新闻报道职业规范的角度来探讨媒体记者如何通过加强自律,遵守国际公认的职业规范来报道案件,促进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庭审微直播作为一种司法公开的手段,在现阶段尚未形成完备的规范对其规制,导致实践中的直播备受争议。微博等自媒体虽对司法公开的进步意义重大,但其与司法的结合仍需建立在维护法庭秩序和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础上。对法院而言,微博庭审直播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面宣传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提高法院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老山汉墓”的直播,凤凰卫视对“9.11事件”的直播,以及我们浙江电视台影视文化频道对“雷峰塔地宫文物发掘”的直播等等,这些纯粹对新闻事件的直播,我们称为“新闻直播”;而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过的“直播中国”栏目,以介绍某地风土人情,传递千山万水之外的异地情景为主的直播,我们可以称其为“异地情景直播”。显然,第一种是最常见的传统电视直播形态,这种直播完全依托事件本身,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第一速度传播新闻;而第二种直播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公开审理案件时,不仅允许公众参加旁听,也要逐步实行电视、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随后,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庭审的现场直播成了新闻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各级的电视台纷纷和当地法院合作,现场直播了不少案件的庭审实况。就我国传统来说,由于媒体一直具有的特殊地位,而电视的直播更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允许电视进行庭审直播,表明了领导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自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对十大电影厂提起的电影版权侵权损害赔偿案和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的开庭审理后,一时之间电视转播法庭审理成为时尚。这反映传媒增强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对促进我国的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庭规则》及相关法律中都没有对新闻记者经许可后在庭审过程中使用录音、录像和摄影设备作出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出现了传媒采访干扰审判的现象,导致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和实践者对庭审直播等能否进入法庭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笔者认为,允许传媒有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