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潘玲 《西北职教》2007,(9):38-39
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训练"。但由于受精读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常逐字逐句进行阅读,一旦某个单词或句子读不懂,便感到阅读受阻,无法再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巧入手;以限时训练为突破口,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对学生阅读是这样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事教学十余载,我发现阅读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每次批改练习卷,总发现第一、第二面的字词句基础部分还好,批改到第三面的阅读部分就一团糟,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似乎抓不到要领,阅读也成了除作文外令学生头痛的一大难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能力是运用知识完成阅读活动的一种能力,它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发生发展的,又是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现在的农村初中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怕"阅读,学生更是"忧"阅读。再加上学生平时看书少、阅读量少、知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是,仅仅依靠课上的阅读时间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审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三读"阅读法——自读、精读、品读。因为它能有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保持恒久的阅读动力。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8.
数学阅读相比于文科阅读,学生容易在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转化、阅读推理、概括提升等方面出现障碍。本文结合"椭圆的几种画法"研究课,总结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及策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要给学生运用多种媒介体验文本的机会,要给学生完整经历数学阅读全过程的机会,要给学生分享和交流数学成果的机会。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实困境阅读能力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薄弱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当下学生阅读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功利性太重;二是过于重视亲子阅读,而忽略了同伴阅读;三是注重了"读",忽略了"背"。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让学生轻松阅读,让阅读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二是建立同趣阅读小组、"一帮一"阅读小组、同区阅读小组等阅读形式,大力发展同伴阅读;三是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家校齐抓,背诵我国古代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0.
书中包罗万象,人们要懂得阅读才能变得富有智慧。在童年进行阅读教育,就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为了使阅读教育真正有实效,需要每一个教育人的"艺术研磨"。我们思索、探寻、前行,愿阅读教育陪伴、润泽学生幸福的童年,愿阅读教育为学生的美好人生涂上绚丽的底色。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获得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13.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学校图书馆作为各学科公益性的阅读场所,其本质是提供资源、引导阅读、辅助学习,具有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优势。因此,学校图书馆在做好学生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4.
<正>成人的阅读与孩子的阅读往往是两条平行线,成人读成人的书,孩子读孩子的书,两者之间少有交集。因而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懂得老师,师生之间往往没有关于阅读的共同话题。一般说来,阅读是私人的事,但教师的阅读又不单纯是私人的事,因为教师还要面向学生教书。如果教师的阅读视野里没有学生,书读得再多也未必能教好书。笔者曾应邀在"南京市中语会读书部落"群中主持了一期"群聊书吧"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读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只有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跨越,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而这一步离不开教师课内的引导。日常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以课内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奏,将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才会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学生才可能尽享到阅读带给他们的成长快乐,实现阅读  相似文献   

16.
李美丽 《学语文》2014,(2):25-26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然而,高中生阅读现状堪忧。高中生虽说受过规范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至少9年,然而阅读体验并不丰富,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充实生活情趣等的有效途径。而语文阅读,不止如此,它还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写作的前提。因此,加强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的理念重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解脱了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桎梏,它提倡的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努力探求和落实"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笔  相似文献   

19.
郑周轮 《考试周刊》2013,(11):33-34
<正>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