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晶宫的秘密》是一篇浅显易懂、适合少年儿童独立阅读的科学童话,因而作为独立阅读课文,编进六年制小语第九册教材第四单元。因为它被编进教材,成了课文,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读后的一些疑问提出来,请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一)课题能否重定秘密,即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东西。水晶宫  相似文献   

2.
《水晶宫的秘密》是新编入第九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通过水晶宫的居民们有趣的“观察”、“议论”、“对话”等活动,巧妙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海洋勘探船的外形特点,以及怎样在海底钻探石油的科技知识。阅读这样的课文,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  相似文献   

3.
《水晶宫的秘密》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用童话的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石油勘探事业从内陆走向海洋,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难理解,教学时,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侧重  相似文献   

4.
读法指导,贵在因文而异。而“因文”之谓,即要针对文章特点。分析《水晶宫的秘密》(第九册)一文,应当注意三点:一是文体特点。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童话”是表现形式,科学知识才是要理解的“内核”,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当兼顾两者。二是语言特点。课文既有形容描写,拟人夸张等文学色彩较浓的语言;又有不少科学术语。这就决定了本文语言训练,既要指导学生准确  相似文献   

5.
怎样进行童话教学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一、童话的性质及种类童话包括三大种类:一是人物童话.这类童话所描写的多是善良者同恶势力的斗争,而善良者多半是聪明的、诚实的、勇敢的,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邪恶.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语十册),描写了诚实、善良的金鱼姑娘对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不满和愤怒,最后收回了给老太婆的一切,使她仍像过去一样一无所有.二是动植物童话.它采用拟人化手法反映人的某种性格和思想.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小语一册),《小猴子下山》(小语二册),前者表现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后者反映了小猴子喜新厌旧的性格特点.三是科学童话.这类童话往往把各种自然物体做主人公,向儿童进行科学知识教育,激发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贡献.如《蚕姑娘》(小语四册),《水晶宫的秘密》(小语九册).  相似文献   

6.
李卫红 《现代教学》2006,(7):100-103
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是《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希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结论。  相似文献   

7.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和第十一册,今秋开始供应。这两册课本的课文,绝大多数采用五年制课本的课文,以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但也编进了一些新课文。为了使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利于教学,现将几篇新课文简要介绍如下: 第九册有四篇新课文:《登山》《水晶宫的秘密》《白杨》《雕凤凰》。《登山》选自《中国少年报》,作者[苏]H·霍德扎。这篇课文属阅读课文,讲的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自觉锻炼革命意志的事。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有一天,列宁  相似文献   

8.
《蝙蝠和雷达》第二段(3—6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讲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段的叙述比较生动,而且蕴含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从宏观层面上看,这一段反映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微观层面上看,科学家为什么要做三次不同的试验,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其中均折射出一种科学的思想光芒。在这一段教学中,怎样加强语  相似文献   

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理念。那么怎样理解这一理念呢?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探究课,一般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来展开,其教学结构可表示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搜集整理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与当今学术前沿的思想十分接近,譬如《老子》一书中就有许多与复杂系统研究相吻合之处。诸如“道”与“器”之分野;人 地 天 道 自然的结构模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成模式;学习→知不足→外求→内省→发现与创新→再学习的认识模式等。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的科学理念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面对当前教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积极借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黑龙江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研究成果: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结合自己申报的齐齐哈尔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探究发现式创新教学模式与程序的研究》,通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即:探索发现式创新教学模式为: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创造教学情境→学生课上探索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结论→课上反思与小结→课下探索与发现;探索发现式创新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科学→课前准备充分→导引目标明确→教师创设情境→生探索发现→学生运用规律→应用规律创新一课上反思小结→课后探索发现。通过反复论证这种教学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它不仅改变了“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传统教学习惯,而且凸现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崭新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教育文汇》2005,(7):45-47
单中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外国教育经典解读》,编译《杜威传》《科学与教育》《学校的变革》和《童年的秘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相似文献   

13.
李晔 《中国教师》2010,(12):48-49
<正>《纸的秘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比较"这种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纸进行  相似文献   

14.
姜媛媛 《成才之路》2013,(21):88-89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在科学课上,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为此,我上了一堂四年级教研课《摩擦力的秘密》(苏教版),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5.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24):12-12
刚刚开播不久,收视率就迅速突破了20%的大关,这让《秘密花园》剧组感到非常振奋人心。说起成功的秘诀其实原因显而易见,无论是《秘密花园》强大的卡司还是特别的剧本,都是制胜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6.
探索年少一代身心成长秘密,表现孩子对其成长的自我体验,是我国当下儿童文学的精神底色。集中体现一个民族儿童文学创作水准的我国儿童长篇小说,在尽力追逐成长主旋律的艺术表现中;显示了强大生机。曹文轩的《细米》,沈石溪的《鸟奴》,秦文君的《天棠街3号》,扬红缨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对于成长的描写,也显示在童话、童诗和科学文艺的创作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一系列的文艺美学思想。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系统评论了欧仁&#183;苏《巴黎的秘密》的创作,并对“青年黑格尔派”关于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进行了评论。《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初形态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超越与解脱的冥想──《奥义书》的宗教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邱紫华《奥义书》是吠陀文献中最具有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宗教哲学著作。“奥义”(Upanisad,音译优婆尼沙昙)一词,原意为“近坐”、“秘密相会”,引申为师徒近坐传授秘密教义。《奥义书》又称为“...  相似文献   

19.
要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统揽课堂要领,领会科学方法和发展智能。探索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好的结尾会避免“虎头蛇尾”,起到“画龙点睛”或“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备结尾设计这一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下面试述几种“结尾”法。1、小结法:一堂课结束时,教师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挚领地归纳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如《氧化一还原反应》这节课可这样结尾: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判断本质变化物质2、对比列表法:对比易混淆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环球科学》刊登了《焦虑:现代人的蓝色秘密》。该文认为,为未来担忧是很正常的,但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担忧会转变为持久的、令人不快的精神状态,即焦虑。焦虑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