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为什么是“你听懂了吗”,而不是“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吝啬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或时间?  相似文献   

2.
论问题教学     
学问即学问,教学即教问。问题教学即教问,并教学生问。问是有技巧、有方法的。对于一个既有的命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问,追问,扣问,询问。现以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为例来说明。首先是从整个命题来问: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呢?我们曾经是以人为本的吗?如果一直是,那么现在还需要强调吗?如果未曾以人为本,那么又为什么曾经不是以人为本的呢?  相似文献   

3.
1.一个数学问题 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教哪些数学.接着,教育学院就培训我们应当怎样教这些数学.我们通常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教这样的数学?"也就是说,我们常常问"教什么"、"怎么教",但是从来不问"为什么".举个例子,你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有几个?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一般说来,至少三个.  相似文献   

4.
怎样教好数学?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其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对这些教学问题必然有一些思考,同时伴随几多疑惑.所幸读到陈柏良老师著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这本书,它以"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回答了中学数学"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对数学课堂教学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问与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重要:一个是他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另一个是他能否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这两点恰恰是我们现在教育所忽视的地方。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阶段,我们常感叹:初中生难教,初中数学更难教!有教师说:"我做了几十年老师,教了几十年数学,过去是越教越顺手,现在是越教越难教,差生很多!"现在,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大有蔓延趋势。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数学学困生呢?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怎样转化他们呢?下面我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对数学不感兴趣及缺乏学习方法。这类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就对数学失去兴趣,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或  相似文献   

7.
孙澈 《班主任》2003,(7):36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师。有学问才能把我们教成祖国的栋梁。你该说了,为什么有一些有学问的老师课教得不好呢?因为,他们在有些方面讲的让学生听不懂,可同学们又不敢问,所以,同学们的成绩就逐渐下降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可是错误地认为老师教得不好,所以才没学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之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我们要注重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而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有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放问题的思维,这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考试内容为什么只用"答",而不用"问"?考试标准为什么只有"答"的标准,而没  相似文献   

9.
姚旭瑾 《考试周刊》2014,(76):62-63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上,我们使出浑身解数讲解,可仍有学生瞪着迷茫的眼睛听得稀里糊涂;我们不遗余力地指导,可还有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为什么数学课堂会陷入这般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缺点什么?没错,是"改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而我要说:给数学教学一点"改变",它将收获别样的精彩。"变"之一:先学后教,有何不可?在教学"混合运算"之前,我了解到通过前三年的知识积  相似文献   

10.
张晓红 《小学生》2013,(4):71-7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呢?一、创设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胆怯的心理负担。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力  相似文献   

11.
王钊 《湖北教育》2007,(12):38-40
长期以来的数学课堂,我们似乎对让学生"学什么"比"怎样学"更为关注与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张张被动接受的脸,缺少主动探索的渴望与激情。这是为什么呢?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我渐渐悟出,这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没有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近些年来,对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学校一要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人标准千百条,真、善、美三条最紧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常思常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靠的是课堂教学,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就是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有力保障。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怎样才能做出一课好的教学设计?从2013年第3期开始,本刊"本期策划"栏目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教学呼唤数学观假设某天你在走进数学课堂之前,突然遇到一些学生(或学生们的家长),他们向作为数学教师的你提出了类似如下的一些问题,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那么,你准备如何应对?或许你认为,这不过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大可不必回答.那么,对诸如"数轴"、"有理数"、"合并同类型"、"方程"等具体的课程内容,你准备如何进行教  相似文献   

15.
1.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用这一环节:问学生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约定俗成般地回答想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等等。然后教师似乎是顺学而导,顺水推舟地说,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些问题。你看,教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围绕着学,教服务于学、服从于学,而且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培养了孩子的质疑能力。接下来,教师先检查昨天学生在家预习的情况,包括生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问学问,要学当然要问。正如李振道所讲的,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但我要思考的是,“看着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数学难学"、"数学难懂"、"数学没趣"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发出的"呐喊"!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是不是教师教的结果呢?或者说教师为此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也在"申辩":"怎么讲,学生也都不会,(真笨)"、"一道题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做,(真蠢)"、"数学真难教啊".的确,要想对这些问题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回答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不过,通过我们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考察和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教师的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主要表现在教师教的策略上.另外通过我们对教师的访谈也发现,教师们缺乏对"教学策略"一词的思考和使用,不多的教师能够说出3个以上的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一直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高效教学呢?笔者以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先实行有效教学。有效数学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数学教学。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打破传统单一的"坐中学",为"坐中学"+"做中学"模式,同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为什么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人们对高三学生的模拟高考成绩格外关注.然而除了考试成绩之外,我们还应关注什么?为什么经常出现学生一学就懂、一考就懵?我们有没有顺应教学和学生心理变化的客观规律?笔者试结合自己与所教高三艺术类考生的一次学情分析交流,探讨如何重构理性的复习生态,如何帮助艺术生走出数学复习"高消耗、低实效"的困境,提高复习效率,直至提高数学成绩.一、学情分析实例——"其实我是会做  相似文献   

19.
有时,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为什么一定要从"O"开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的确,现今的数学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其目标到底是什么?学习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的学科教学到底要为受教育者带来什么?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曰有效教学,或曰高效教学,或曰发挥学生主体,等等。然而,冷静下来面对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说,或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语)。回到"常识"去审视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学会坚守,不被眼前的许多"繁华"所迷乱,带领学生正常出发并顺利达到终点。所谓"常识",是指人们应该且必须了解的知识,也是普通知识。生物学教学常识,我以为应该是对生物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等的最基本回答。"教什么"回答的是教学的内容,"怎么教"回答的是教学的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