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适应和谐社会发展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执政理念;创新当代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方法,营造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氛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信仰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发现有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度与效果不成正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只有转变观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枸建和谐社会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统一,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也是完成高校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纳入统一的研究体系,探寻二者的结合点,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去落实,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教育方法,构建协调、开放、长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为和谐社会培养多样化和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全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缘起和重大意义入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一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8.
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现象。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石清丽  杨光辉 《考试周刊》2009,(21):139-1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高校是直接向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因此高校和谐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高校的过程中发挥着政治保障、精神动力等基础作用,同时构建和谐高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追求,以和谐理念为引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丁作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张慧娟、罗莉和王银峰共同撰写的《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两个维度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该书论述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补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及其质量的提高。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整体良好,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多管齐下,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创建良好氛围、落实扶持政策,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师资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等途径,最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优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生态包括外源性生态和内源性生态。它主要由外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多维生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资源配置、课堂环境、教材建设、评价体系等教学结构的各层次的生态因子构成。这一系统强调有机统一、亲和融洽,追求教育内部与外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互生互补,协同进化,和谐发展。但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生态存在危机,需要认清生态系统的构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讨论了和谐社会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并试图论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有了诸多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塑造有较大影响。因此,高校有必要确定育人环境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高校德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高校德育必须构建教师与学生主体相和谐的德育主客体,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统一的德育新途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互动的德育网络,必须做到师生和谐、知行统一、环境协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对于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下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升本高等学校必然面临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过渡和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涉及到诸多方面,构建和谐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建设新时期和谐新升本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体系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和学校等基础部分,都存在诸多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导”机制实施的不利因素。我们要分析这些因素的成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采用相应措施改善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为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竖起了新的标杆,应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主题和立足点、出发点,结合实际,作者阐述和分析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途径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