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幕府与唐代小说的繁荣关系甚密。首先,幕府聚集了大批气类相投的文士争相参与小说创作;其次,幕府业余生活丰富、宴饮聚会频繁、幕府闲谈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则,幕府文人因入幕、出幕、聘问等原因,出入于使府、馆驿中,其流动性为素材搜集、小说传播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存阳教授所著《乾嘉四大幕府研究》一书,201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资助,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文库》。该书尝试从动态的、整体的新视野,通过系统梳理、考察乾隆初叶的卢见曾幕府、乾隆中期的  相似文献   

3.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他出身孤寒,佐理州县幕府多年,后中进士,曾任湖南宁远知县、道州知州。长期以来,汪辉祖以乾嘉时期的名幕、循吏著称于世,而学术成就为其吏治之名所掩盖,不  相似文献   

4.
梁鼎芬(1859--1920年),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曾任直隶州知州、武昌知府、湖北安襄郧荆道、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等职。早年以科举入仕,授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期问入张之洞幕。作为张之洞幕府的得力干将,他参与了张之洞大部分政治活动,二人关系颇为密切。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张之洞幕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研究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幕府著书是清代图书编撰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简单回顾了清代幕府著书的历史,重点论述了清代中期幕府著书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背景,指出了幕府著书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西汉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西汉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西汉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西汉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渭集》中现存徐渭在胡宗宪幕府代写的文章四十四篇,徐渭在写这些作品时,除了受幕府典文、言不由己和官府公文固有的谄附风气制约外,又受到个人的感恩心理、抗倭斗争的实际需要等因素影响,故不能简单地以"谀词"论之。  相似文献   

9.
元代僧人、政治家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在元初政坛,他是一位不动声色的风云人物,对一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当时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7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后去职,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春散人。蒙古乃马真后元年,从禅宗大师海云法师晋见忽必烈,留忽必烈幕府。秉忠博学多能,善谋划。曾上万言策,进说忽必烈:"以马上取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嘉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文事活动为主的幕府,这些幕府倡导学术研究,学术气息浓厚,著书活动兴盛,一度成为学术基地,推动了乾嘉学术的发展。乾嘉时期幕府著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很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代中期艺文幕府的著书活动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保存了众多的优秀典籍和乾嘉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成为乾嘉汉学兴起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1.
答庄充书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通典》的作者杜佑,曾做过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是杜佑第三子,由于早死,没有留下多少遗产,所以到杜牧时,已经变做"孤贫"之家了.直到他二十六岁举进士后,他的生活也并不宽裕.由于家庭负担较重,他一直争取在地方官员中作幕府,以及作州刺史的官,政治上不是很得意的.  相似文献   

12.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13.
1868年1月3日晨,倒幕派发动政变。 当天,年仅16岁的睦仁天皇(即明治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实行王政复古,树立挽回国成之基。废除摄关、幕府等……诸事应按神武创业之始。”结束了日本数百年的幕府统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鸿章、左宗棠等朝中大员,封疆大吏,走出了沈葆桢、丁日昌等地方干才,走出了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员薛福成、郭嵩焘、黎庶昌等,走出了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人员李善兰、华蘅芳、徐寿、徐建宾等人.有了这些足智多谋的人替他运筹帷幄,曾国藩还能不"料事如神","用兵如神"吗?  相似文献   

15.
《国朝柔远记》在中外交通史上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重要著作。关于其编订情况,百多年来学界皆认定为湖南王之春所独撰。笔者在整理广西诗人潘乃光的诗集时,发现潜居王之春幕府三十余年的潘乃光才是实际的撰写者。他为王代撰而无力捍卫自己的著作权乃在于其入幕寄食的地位使然。这种幕府代撰者被剥夺著作权的现象,在清代幕府体制中,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日两国的交往仅限于每年定期在长崎进行的贸易,并且,所有进出口的工作都由中国商人负责。1853年,日本在美国的逼迫下打开国门。1859年,由幕府垄断的对外贸易体制也被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外国商人在各开放港口(横滨、长崎、函馆)进行的租界贸易。由于租界贸易中的出口业务都由外国商人完成,  相似文献   

17.
<公牍通论>是民国初年徐望之先生撰写的一部文书学著作.徐望之,吴兴人(今浙江湖州),生卒年不详.其父徐赓陛,字次舟,在清末是个有名的人物.在广东任县令时以善断案著称,人称"徐青天",后来人了李鸿章的幕府,随李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8.
1862年,即文久2年(同治元年),日本德川幕府向中国上海派遣了官船“千岁丸”。这是自1854年实施开国政策以来,历经8年之久德川幕府第一次向中国派遣官船。1862年5月27日(文久2年4月29日),“千岁丸”从长崎出发,6月3日(5月6日)到达上海。由于是帆船,从长崎到上海用了8天时间。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人物。他死后,有颂之为一代名臣名将名相的,也有斥之为遗臭万年的汉奸的。这种迥异的评价反映曾国藩在历史上曾留下了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作用的事功。确实如此,曾国藩创办湘军,扶植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他为“剿逆”、“平捻”推出一系列创制,引发了清朝政局的变革;他鼓吹中体西用,率先举办洋务,开了近代风气之先。我们认为曾国藩之所以在晚清史上拥有不同寻常的地位,与幕府对他的影响和佐助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一生坎坷,迫于生计,依靠替别人撰述志书谱牒为生,自言:“三十年来,苦饥谋食,辄藉笔墨为生,往往为人撰述状志谱牒。”刁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