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思  陈胜 《精武》2012,(19):94-96
高水平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炭球技战术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砖果。本文针对2011法网女单决赛中李娜与斯齐亚沃尼发球技战术情况和数据。运用录像观泰珐、文献资料珐、文理统计珐、比较分析珐等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技术分析.找出各自的特点、优点和弱点,对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球技战术训练和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促进女子网球运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李娜在2013年澳网比赛的发球局中面对关键分所使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磊 《体育科技》2013,(5):40-4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2013年法网比赛中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她们所采取的技战术打法、站位、成功率以及得分等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特点与规律,旨在为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网球比赛中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和统计,以目前中国女子网球项目的竞技水平发展现状为基础,从2008北京奥运会中世界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技战术分析及竞技水平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认识到我国女子网球整体竞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无论从培养体制、技战术训练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创新管理与训练等方面,都制约着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文章针对未来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球比赛均是从发球开始,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大发球势必会影响对手的接发球,为自己第三拍进攻奠定基础。因此对网球选手发球技术运用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对王蔷在2018珠海WTA超级精英赛发球技术进行细致分析,旨在总结王蔷在比赛中发球局阶段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王蔷在训练、比赛中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参考,以期为中国女子网球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观察法等对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7场比赛中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相持阶段以及整体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发球阶段技术较为稳定,但球速不高,为对手接发抢攻提供了机会;接发球阶段接第二发球得分率明显高于接一发;相持阶段战术合理,心理更加成熟稳定。建议:李娜在训练中提高发球速度;接发球应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加强相持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的女子单打八强的发球技战术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选手与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战术特征的不同之处,发现其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随着球拍科技的进步与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女子打法越来越趋于快节奏对抗且其进攻性不断增强,女子单打网球比赛中前四拍球的质量及占比越来越重要,比赛也更加吸引观众。但是在实际训练时,绝大多数网球教练仍在沿用15~20年前训练方式,只注重稳定性训练,占整个训练总时数的70%~80%,导致训练和比赛脱节。该文通过对职业女子单打网球比赛中前四拍技战术的分析和总结,结合高校女子网球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数据,对比传统训练方法和现代训练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深入阐明女子单打网球比赛前四拍的重要性,进而为女子网球运动员训练提出有效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娜在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凭借着底线强大的攻击火力以及稳定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发挥,职业生涯第三次闯进大满贯单打决赛并获得亚军.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所有7场单打比赛的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探究其技战术特点,以期为我国女网单打运动员在今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的技战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和前三板的技术风格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趋于一致,并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但在发球旋转与落点、接发球技术和发球抢攻等具体的技战术运用方面仍存在战术和意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女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教学实验法等,对湖北省高校网球专业的40名女运动员进行分组实验教学训练研究,实验组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对实验前、后两组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2周核心力量训练后,实验组在接发球上网、发球上网以及底线相持阶段的得分率及使用率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失分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发展女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的比赛录像分析,进一步诊断与评价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的技战术运用特征。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的一发成功率较高,得分率较差,发球的攻击性不足;非受迫性失误较高,接发球得分率和破发点较差。发球抢攻技术、接发球抢攻技术以及上网技术的使用率比较低。得分方式有17.8%是靠主动得分,45.3%是靠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得分,36.9%是靠对手的受迫性失误得分;失分的主要方式为非受迫性失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目前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女子网球选手在2012年温网和2013年澳网比赛中的比赛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几位选手的技战术特点,总结目前世界女子网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为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比赛和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以及其它女子单打比赛录像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对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整体实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单打水平的提高,夺取伦敦奥运金牌的实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女单在技战术的多变打法上相对不足,在体能与心理抗压方面与对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女单网球选手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分别对我国女子优秀选手和国外女子优秀选手比赛中的发球进行观察统计,对她们发球技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选手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我国女子网球发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发球技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比赛的走势,因此,网球发球技术训练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网球发球的关键步骤和网球发球技术动作要点,阐述了网球发球技术训练的必要性,探讨了网球发球技术训练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视频分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到女子散打比赛的技战术视频分析之中,在对女子散打比赛主要技战术动作进行分类与编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剪辑技术,将大量的视频剪辑片段同相应的技战术关键特征标识进行关联,构建女子散打比赛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并开发了相应的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为提高女子散打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开展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比赛获胜的概率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是通过对2004中国网球公开赛威廉姆斯、库兹涅索娃、萨拉波娃的六场比赛,就发球成功率、发球直接得分、第三板得分情况和发球的进攻性进行分析研究。为网球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1、右区与左区的发球成功率情况比较分析统计显示,一发成功率55%、54%,二发成功率86%、87%,左右发球区从发球次数到发球成功率、发直接得分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发球技术和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王适娴的扣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技术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同时对两种技术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不同点,为改进网球运动力量训练的方法提供材料,并从中得到羽毛球的扣球技术对网球发球技术的一些启示,从而推进中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网球运动的进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李娜在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得出:李娜对破发点有较好的控制;发球技术稳定,且接第二发球得分率较高;正手击球优于反手,过顶高压球技术优于对手;抗外界干扰能力不足;发球速度较慢,发球落点单一,角度变化不大;双手反拍击球失误较多;比赛中各种技战术运用单一,得分点不多。建议今后应加强发球角度、落点的训练,注重回球深度的练习,强化比赛中各种技战术综合运用的训练,提升临场心理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