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京派"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吴组缃,具有"京派"文人气质.而一般把他视为"左翼"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左翼"精神的浸润下.吴组缃能以冷静、细致、圆润的工笔式刻画法熔融"京派"的才气与"左翼"的风骨与一炉.在更高的视界上把乡土社会中崩溃的伦理道德及其仅为着生存的抗争图式置于普遍性的探索范畴中.我们应视其为一位具有双重风格的独立作家.他的"左翼"倾向仅是政治无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吴组缃以其融合北平作家和左翼学艺术风格的小说创作引起了坛的关注。吴组缃早期的小说创作对妇女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厚的同情,同时他以深刻的社会剖析意识,将时代社会变迁与人的生活处境的变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吴组缃的现实主义创作为现代学史贡献了“量”少而“质”佳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3.
吴组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社会剖析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左翼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西柳集》《饭余集》就几乎包括了他小说作品的全部,但就在这十多篇小说中,作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现实世界和五彩缤纷的艺术天地。今天,当我们重新探讨吴组缃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时,就会发现,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用忠实严肃的眼光去看人生”①,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吴组缃是一位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清醒的理性判断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茅盾和吴组缃都是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但他们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茅盾对他的“民族资本家”系列和“时代女性”系列显现了赞美的主流态度,却影响了主题与人物的一致性,成为茅盾巨大艺术成就中的遗憾。吴组缃对他的“失业店伙”系列和“乡村女性”系列则表达了深切的悲悯,成为他作品中的作家、主题、和人物彼此之间的和谐与完整的自然成份,较为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含蓄深邃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吴组缃早期小说的悲剧美杜胜韩一吴组缃早期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给人以悲剧性的审美感受,动人心弦,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他的早期小说,可以说是秉承看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士文学”传统,又受到左翼革命文学运动深刻影响的产物。当时吴组...  相似文献   

6.
吴组缃是20世纪30年代乡土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具有高度现实主义成就。因为历史原因,以及吴组缃小说创作数量并不多,在新时期之前的文学批评及文学史书写中吴组缃并未得到重视,甚至受到文学的"外部关系"影响被错误批评。进入新时期之后,文学研究者对吴组缃小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在形象研究、文化研究以及叙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吴组缃小说研究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韩亮 《文教资料》2009,(30):20-23
吴纽缃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左翼风潮所不同的艺术追求:以他所熟悉的湿热废墟为地基,用中国的笔,沉着地绘出众生百态,录下众声喧哗。40年代的《山洪》则显示出吴纽缃创作风格的转变,小说叙事话语的断裂流露出他在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上的矛盾心态,以及由此而来的审美困境。这也成为吴组缃在《山洪》之后走向缄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女性悲剧命运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他指出了封建婚姻制度和宗法家族观念对女性人性的戕害,思考了知识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在剖析农村社会现状时,给与农村底层女性特别关注,指出女性不仅与男性一样受经济和阶级的压迫,还受父权制等级观念的压迫。吴组缃同情受迫害的女性,谴责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歌颂敢于反抗的底层女性,颠覆父权制等级观念。吴组缃与“五四”及30年代女作家一起,推动了女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 ,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文字 ,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吴组缃的散文,评论界一直以来只关注其30年代的创作而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吴组缃30年代的散文主要是反映皖南农村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惨状和社会的黑暗,内容深刻,写作也老道成熟。观其一生的散文创作,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一生不同阶段的人生足迹和社会动荡的印迹,文章的字里行间更能体现吴组缃一生的为人为文,其中“真淳不伪”是其散文的重要特点。实录真实的生活、写真情实感、说真话,是他各类散文的共同追求,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人生体验和精神操守,作者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风格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12.
四位先生     
吴组缃先生的猪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最为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作家老舍、吴组缃、王冶秋、何容等为冯玉祥先生的诗集作序,全面评介了他的诗作。冯玉祥的诗作及其评介的字,丰富了中国现代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三十四年代,京派批评家与左翼、海派文人分别发生了一场论争。在论争之中,京派批评体现了自身的现代性,在与左翼的论争之中,京派批评表现出了“关注人性”“把持距离”的特点;与海派的论争中,京派则显现出强烈的“学院意识”,以及“学院意识”之后“纯正的文学趣味”的支撑。这些现代性特点的体现也正是京派批评“精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四位先生     
吴组缃先生的猪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最为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相似文献   

16.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是以鲁迅和矛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在"左翼"文学之外,京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学支派。京派作家里尤以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边城》为代表的许多与时代环境格格不入的抒情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流变中,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审美风格,引人注目,为京派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北大名教授吴组缃当年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内容是:现在我给你们两个判断,你们看哪个更正确: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人',另一个判断是‘吴组缃是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