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王东华 《师道》2007,(7):44-44
1.杀师,杀校长,同杀父母一样,都是人口危机后遗症在现阶段的反映。在30多年前,一个家庭有许多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没有过多地宠爱孩子,甚至“洪水来时先赶牛顾不上救孩子”;但在今天的社会,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父母会有一种恋子情结,他们极端地重视孩子,  相似文献   

2.
《羚羊木雕》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中的阅读课文。笔者读后,感觉其中父母步步紧逼、执意让孩子要回木雕,及孩子被逼无奈,只好与朋友反悔的情景,是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父母的言行、观念,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我们有必要剖析其社会根源,认清其危害性,指出正确的做法。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写了父母如何逼迫孩子已经送给好友的“贵重东西”——羚羊木雕要回的经过,细致地刻画了孩子的心理,写出了父母这一行为怎样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给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 母亲一发现送给孩子的“贵重”礼物不见了,便“突然”…  相似文献   

3.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4.
开栏语: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可以用笔在纸上倾诉自己的苦乐哀愁的时候,他心灵的门扉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地对着父母关闭。这就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制造了障碍。“童心传真”这个栏目的开设,意在给孩子一方倾诉的天地,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的窗口。孩子有什么不便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这里可以敞开说;父母对孩子有什么不理解的,也可以在这里看,这里问。主持人/刘秀英  相似文献   

5.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6.
胡海  郑继超 《家教指南》2007,(12):19-20
父母领孩子到农村的姥姥家去,姥姥家住在一个村庄的山坡上,父母就领孩子到坡上的草地去玩,草地像一床毛茸茸的大毯子,孩子刚开始还很好奇,甩开父母的呵护,勇敢地在草地上用小脚来回地踢踏,见到有蝴蝶飞过,还扑过去捉蝴蝶。父母看到孩子走进大自然那种开心的样子,一下意识到这是一个家庭多么温声馨美好的时刻!可这种美好却被一只大黑蚂蚁给打破了。原来,孩子胆量很小,一只大黑蚂蚁爬到了孩子的脚背上,她很恐惧,发出了尖厉的叫声,竟慌恐地哭泣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有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总是一家人全都在门口等候,向客人先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郑重其事地逐一介绍:这是汤姆,这是杰恩,这是斯蒂芬……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当介绍到孩子时,每个孩子都是主动伸出手大大方方地跟客人握手问好。而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却不同,有客人第一次到家里来作客,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家里另外的正式成员———孩子往往被忽略,好像孩子并不存在。即使介绍自己的孩子,也只是说“这是我儿子”或“这是我女儿”,似乎孩子没名没姓。还有的父母,在客人面前赶鸡似的…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会无意地犯错误、做错事,这对父母而言实在是一种挑战。父母能否应对孩子的无意犯错误体现着父母的教育素养,关系着孩子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未来,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犯错误。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性 孩子是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的,他们往往在一时的冲动下去做一些事,以探索未知的世界或进行“创造发明”。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等原因,或者纯粹是由于失败,难免会做出一些错事。记得几天前一个中午,我正在午休,孩子独自在房间里玩耍。一点钟时,孩子把我…  相似文献   

11.
提及孩子的性教育,通常是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问题时,才开始真正关注孩子的性教育。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有性行为发展问题的孩子多与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关,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的性教育呢?遇到孩子性教育中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父母要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念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都一样,父母尤其不要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假若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有冲突,父母不要固执地、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性别特征,否则容易造成孩子…  相似文献   

12.
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你的爱。从父母那里得到拥抱和轻拍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当父母生气时,应避免接触孩子,因为孩子对非语言信息的传递非常敏感。父母生气时可能想对孩子表示爱抚,却会将自己的气恼传递给他。7第7招面对面地与孩子谈话。父母如果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与孩子谈话,这不仅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矮小,还会增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一旦有可能,就应该弯下腰或坐下说话,达到眼神的交流。8第8招避免模糊的信息。父母言行不一、前后有别,就产生了模糊信息。父母应诚实,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遵守与孩子的协定和诺言…  相似文献   

13.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14.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11,(9):48-48
现在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进城打工,面对城乡生活水平的差距,看到孩子在城里受到各种压力,父母对孩子产生歉疚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表现出这种心理,而且因此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在有了孩子以后,就会口口声声地对别人说,自己这辈子已经没什么指望了,现在孩子是自己的惟一希望。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对家境并不太好的父母,偶尔带孩子去打网球。说来也巧,网球教练看上了他们的孩子,认为他的身体条件很好,孩子的父母听了喜出望外。从此家里的一切就开始围绕着未来的“网球明星”转动。父亲中断了夜校的学业,母亲则心安理得地“下了岗”,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对大多数父母而言,生理的技能已经完全成熟,生命又有了新的延续,而且延续着的新的生命又…  相似文献   

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必须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系质,父母应该有上岗证。那么,高素质的父母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呢?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其实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70%的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最大决定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教育得法的父母。相反,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