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伍20年,发表了1000多篇200多万字的各类新闻稿件、学术章和学作品,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个人。他就是沈阳军区某仓库政治处主任洪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新闻学研究领域,何光先同志可说是硕果累累:在全国几十家新闻业务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出版了《新闻学初探》、《新闻学再探》(与人合作)、《报海学艺》、《新闻实践漫谈》、《新闻理论与实践》、《现代新闻学》(上册)等6部较有影响的专著。6年间,还带出了7名新闻业务研究生;每年平均编审稿件150多万字。我在和他交谈时,不仅为他的勤奋高产所折服,而且也钦佩他长期形成  相似文献   

3.
6月25日至7月22日,张家口日报社“重走张库大道”新闻采访团圆满完成了跨越中、蒙、俄三国的大型新闻采访任务。采访团采写刊发了20多万字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4.
在公务之余,毛泽东为报纸、刊物、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写过很多新闻作品.还亲自为这些新闻媒体审阅和修改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这些新闻稿件体裁各异,主要包括消息、述评、社论和评论等。在毛泽东修改的新闻稿件中,他很注重对新闻标题的修改和加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他都仔细斟酌,力求贴切。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新闻界,有这样一个人: 25年,8000多个不眠之夜,他伏案灯下。每晚,仅过目的文稿就达10万字之多。那红笔勾划过的稿件,那精心推敲的标题,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 25年,他致力于新闻编辑事业的开拓与探索。无论是稿件的处理还是版面的编排,他都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为同行瞩目的编辑风格; 25年,他似红烛,像园丁,脚踏实地,甘为人梯,致力于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和扶掖了一批中青年编辑。 他,就是我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金福安。 一 1978年12月23日晚上,解放日报社夜班编辑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6.
现任新疆呼图壁县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邱斌,1960年从事新闻工作,先后在呼图壁县报社、广播站、广播电视局耍笔杆子,30年来他撰写的稿件被全国、省区、地州等电台、电视台编用和播出的达3000余篇,约200多万字。近4年,有20余篇新闻作品在自治区和昌吉州获奖,获特等和一、二等奖的作品占获奖作品总数的二分之一。邱斌的新闻作品屡屡获奖,有人戏言邱斌“借来了丘比特的神箭”。此言歪打正着。邱斌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忠实于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情与爱。当我们对他的获奖好新闻粗疏的来一点溯源时,就会发现:这是生活对他的馈赠。下面记述的是邱斌部分获奖好新闻作品溯源启示录。  相似文献   

7.
多少个春去秋来,多少个不眠之夜,岁月老了多少颗意志衰退者的心,但托起他的却是不断追求、拼搏、奋斗的事业之心。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金凤同志,1986年从野外调入陕西地质报后,开始了局报专职编辑工作。在短短七年间,陈金凤审阅、修改稿件近150万字,编辑、组版250多块,采写各类新闻稿件1000多篇,其中有16件新闻作品在省、部和有关新闻单位举办的新闻评比中获奖。1989年被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被地矿部评为全国地矿系统优秀新闻工作者,1993年又被陕西省记协评为陕西省优秀编辑。由于在新闻摄影方面的显著成绩,他被推选为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地质摄影家协会理事。他的摄影代表作品目录及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伍军入,何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呢?透过他的足迹不难寻觅到答案。 陈金凤同志,1971年从部队转业到地质队后,他怀着执著的追求,开始为地质事业“鼓与呼”,一干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8.
郑健同志简介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副社长,高级编辑,大校军衔。全国记协理事,北京市记协常务理事。从事新闻工作35年,撰写各类新闻稿件2000多篇计300余万字,其中数十篇获全国、全军性奖。单独或与人合作出  相似文献   

9.
尉氏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仝伟平在宣传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群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士气。 16年来,无论是做一般干部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一直笔耕不辍,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达 30万字,其中有 30多篇获中央、省、市级好新闻奖,一些稿件受到市委有关领导的好评。今年 37岁的仝伟平,系尉氏县洧川镇人。洧川镇,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方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这里是明朝状元…  相似文献   

10.
6月25日至7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日报社“重走张库大道”新闻采访团圆满完成了跨越中、蒙、俄三国的大型新闻采访任务。采访团采写刊发了20多万字的新闻稿件.上千家网站、报纸、电视台进行刊播和转载,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地市级新闻媒体组织这样大型的跨国新闻采访,在我国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说说樊启林     
樊启林写稿子的故事我知之不多。因为在我于《中国空军》杂志任职,对成千上万字的稿件有生杀大权时,他从未找过我。真正认识他是他这次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的作品结集出版,我读了他那篇饱蘸心泪写成的“后记”之后,才大为惊讶: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匆匆一瞬,他居然写出那么多我早就读过却没有注意是他写的作品。樊启林是我最为欣赏的那种“有水平写出来、有本事打出去”的人,这是一个称职与成熟的新闻记者必具的素质和标志。我翻着樊启林长达20万字的自选集,心儿便随着他去了海岛,去了高山,去了边防,去了那一个个…  相似文献   

12.
龙钢跃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长沙晚报副社长、副总编辑。其作品曾两次获得湖南新闻奖一等奖。长沙市政府给他记大功一次,还被评为长沙市宣传战线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新闻战线抗洪抢险报道先进工作者。 10多年来,他坚持深入一线采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全天候记者"。1998年6月,他患病住院动手术,但当时正处抗洪的紧张时期。他伤未痊愈,便提前出院,连续20多天坚持在抗洪抢险报道一线。他值夜班时,每晚主动出击,创下了长沙晚报《夜间记者值班室》栏目一个月发稿23条的最高纪录。他在采写了大量正面报道的同时,10年中写了近百篇批评报道,对改进工作起了促进作用。龙钢跃同志在担任新闻部主任时,除每年编发记者上百万字的稿件外,自写稿件不下10万字。近年来共有40余件新闻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他采写的《昨夜今晨:市委书记在抢险现场》和系列深度报道《长沙公共  相似文献   

13.
王文华 《新闻界》2003,(3):57-59
新闻,一片辽阔的生活原野。新闻,与时俱进,与时剧变,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原野。新疆《博乐农垦报》社记者胡维斌在这片原野里辛勤耕耘,奋斗不懈12个春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3年来,他不仅在自己供职的报纸发表了45万多字的作品,还在省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500余篇,有50余篇作品获各类新闻奖,其中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优秀论文一等奖1件;全国地州市盟报新闻摄影一等奖1件,三等奖1件,优秀作品7件;获自治区、兵团好新闻二、三等奖20多件。胡维斌在农五师乃至兵团、自治区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不仅仅…  相似文献   

14.
翻开总参兵种部新闻干事涂学能那几大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读着他采写的2000篇新闻稿件,仿佛会把你带入火热的军营生活,让你身临其境。他所采写的稿件既有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消息、通讯、特写、小故事,也有为军队建设出谋划策,为基层官兵呐喊的言论,还有在全军、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细细研读涂学能的新闻作品集《心血铸长城》一书,你会发现,他的每一篇稿件都有独特的视角,读后给人启迪,引人思考,催人奋进。新闻界同行都说,他之所以能抓到那么多有影响的新闻,是因为他的一双独特的“新闻眼”。当侦察兵出身的他,…  相似文献   

15.
人生,对于刘喃来说,是一首苦乐交融的歌。自从1958年进疆后,他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含辛笔耕,把自己的一切无弘奉献给蔡家湖的农垦事业。近30年来,他帮助连队绘制各种生产图表1000余张,培养新闻通讯员100多人,创作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500多个,在各级报刊电台刊用稿件800多篇约40多万字,多次被评为新疆各级报刊电台的优秀通讯员。要想取得丰收,就得辛勤耕耘:刘喃懂得这个道理。他搞新闻写作主要抓两条:一是认真读  相似文献   

16.
“用奉献谱写青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这是共产党员、旺苍县委宣传部副主任新闻干事、广元日报旺苍记者站站长何光贵的座佑铭,这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1996年10月,何光贵调入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6年来,他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新风,为改革立传,为旺苍扬名。他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四川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刊发各类新闻及文艺稿件1000余件70多万字,其中有50余件作品登上了省市报一版头条,《山区人民的“金财神”…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铁路建设宣传战线上,有这样一位新闻人:他至今采访行程已达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4圈,他采写了5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出版各类著作500万字。他曾获当今我国新闻记者荣誉最高奖———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这是我国近2000家企业报林的独秀;他所采写的《今天,秦岭启开山门》、《青藏铁路全线开工》分别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北方有战火》(与冉淮舟合著)一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情恋大京九》一书,荣获中国作协第六届报告文学奖等等。他就是《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朱海燕。投身铁道兵对于海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他带着庄稼人所特有的憨厚、质朴,带着牛一般的韧劲和勤劳,带着泥土的馨香,从田野里向我们新闻队伍走来。他就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被乡亲们誉为“土记者”的新闻干事易丰伟。今年28岁的易丰伟,在新闻写作十年间,全国有37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他写的各类新闻稿件400多篇,其中28篇被报刊、电台、电视台头版头条采用,11篇被编辑部配发了短评或编者按;他被4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有4篇稿件被评为全国、  相似文献   

19.
徐步江,是原南京军区“临汾旅”的新闻干事,一入伍,他就与新闻结了缘,从连队报道员到师新闻干事,一干就是20年。翻翻他的见报剪贴,厚厚的一大本,一千多篇,至少有40多万字。他的胸前,挂过三枚三等功勋章,多次被《解放军  相似文献   

20.
5年前,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5年来,他刊发稿件五百多篇、一百余万字。如今,他即将脱下戎装,开始新的征程……他就是武警森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处副团职干事张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