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彭岑 《科教文汇》2012,(25):156-156,158
隐喻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修辞方式,却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而常被人忽略。在法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隐喻都被大量使用,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时不能只是随意地找出对应解释直接翻译,而是要根据不同语言的用语习惯和文化习俗等方面来翻译。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法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翻译方法,探讨隐喻中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体现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够反映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而翻译则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使用会对翻译产出起到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交流以语言为媒介,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则研究不够。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承载着浓厚的文化信息,普遍存在于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历史典故,传统习俗等等文化体系中,是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积累的精华与结晶。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成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于是在此试图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从语用学的顺应论角度,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顺应来研究成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语言丰富,题材多样,所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就更为复杂和多样,是翻译中的难点。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一定要注意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力求达到在保持源语风格,习惯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准确的传递文化信息,偶那个是也能让目标语的读者接受并更进一步的了解源语的文化特点,从而使两种语言和文化达到顺利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薄维娟 《科教文汇》2008,(34):234-234
以对文化心理分析为基础,本文论述了文化心理学、翻译与文化心理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提出文化误译、文化剪接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时,本文以对文化心理和翻译活动两者间复杂关系的讨论为基础,分析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化过程,同时也是文化心理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语言反映文化.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深刻地受到历史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所以中英习语翻译的关键在于能否对其所带有的文化特色作出恰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11)
语言和文化二者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性载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实现离不开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首要前提。在蒙汉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民族文化差异性原则,选择适宜的翻译方法,更加准确地传达两种不同的语言,促进蒙汉两族的繁荣发展,促进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作者对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蒙汉翻译这一课题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翻译既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翻译对于异域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中西方在社会形态及文化方面的显著差异,英语翻译工作的开展常常面临各种现实困境,因此翻译工作者应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承载的不同文化,从而有效提高英语翻译质量并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由杨芙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翻译理论的多维度诠释及实践应用》一书,从不同维度对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究,其研究内容包括翻译的过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瑾 《科技风》2011,(1):2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英 《科教文汇》2008,(34):233-233
翻译既是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因此,如何处理翻译中文化的因素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翻译不仅要掌握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语言来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音,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语言反映文化。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她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小漫 《科教文汇》2008,(19):254-254
本文主要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同时指出翻译中文化信息走失的几种情况,然后列举几种补偿手段以减少信息的损失。并指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提高对文化信息走失的识别能力,选择不同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哲 《内江科技》2008,29(3):20-21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体现了某一民族在信仰、价值和规范体系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影响着该民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过程不仅是原语向译入语的表层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移植。因此,研究英汉习语翻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让读者更为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语言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但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所以翻译问题不仅仅是个语言的问题,还受到文化的制约。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问题,比喻性词语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称呼和问候问题,颜色的偏好问题等四个方面的差异来阐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彭志瑛 《科教文汇》2011,(35):122-124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码转换类型,具有语言浓缩和对白性格化的特点。字幕翻译中,文化预设表现为电影对白与文化现实之间的关联,有效解读源语对白的文化预设是成功字幕翻译的前提。当源语和目的语共有某种文化预设,译者采用"形意对应"的编码方式,以保持源语对白的异域特色;当两种语言不共享某种文化预设时,译者采用打破重组,创意缩合的编码方式,如明示与阐释、替换与重构、增补与删减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冠石,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不仅要转换语言,还要转换文化.从尤金·奈达的翻译性质示意图入手,以文化的视角分析阐述解释性翻译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从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双关、专有名词、修辞手法、外来语和特定表达等角度具体分析解释性翻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金代 《科教文汇》2008,(8):181-18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寓意的成语。由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定式和文化背静,有时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刘桂芳 《内江科技》2008,29(4):77-78
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的解读绝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简单解码的过程,翻译也绝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直译。本文着重对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与英语解读及翻译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