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石敢当"为基本考察的对象,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实证为依据,将神话传说与民间民俗信仰结合起来,对"石敢当"这一民俗信仰的内涵有了初步的探讨,这对整个古代灵石崇拜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尹浩英 《科教文汇》2007,(11Z):197-197
本文以“石敢当”为基本考察的对象,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史书记载和考古实证为依据,将神话传说与民间民俗信仰结合起来,对“石敢当”这一民俗信仰的内涵有了初步的探讨,这对整个古代灵石崇拜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陈锴 《百科知识》2021,(7):60-64
唐初,北方的汉人入闽,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光州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数千将士入闽并在此繁衍生息,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元光为唐朝首位漳州刺史,因建漳立州、护国安民的功绩,被自唐朝以来的历代朝廷追封22次,敕封庙号"威惠",尊其为"开漳圣王",闽南百姓广为祭祀.如今,"开漳圣王"民俗信仰已成为闽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人(尤其是闽南人)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民俗信仰之一(其他三大民俗信仰分别是妈祖、保生大帝和关圣帝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2S):54-55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6.
赖丹 《科技广场》2008,(2):31-32
本文以信息产业和艺术产业这二大产业中,对民俗文化产业的崛起势在必然和民俗文化产业将群集在民俗建筑艺术、民俗工艺制品、民俗风情活动几个方面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与民间木刻版画属于意识形态与艺术创作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又具有深厚的渊源,二者都属于精神文化。民间信仰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加上其特有的民俗特征,对民间木刻版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与民间木刻版画属于意识形态与艺术创作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二者又具有深厚的渊源,二者都属于精神文化。民间信仰由民间宗教演变而来,加上其特有的民俗特征,对民间木刻版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独具中华风韵的传统民俗活动。谈及庙会,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人头攒动、攘来熙往的北京庙会。其实,庙会并非华北所独有,江南自古就盛行庙会,且自成一体。那么,江南庙会又蕴含着什么特色呢?江南庙会界说"因庙成会"的庙会习俗,最早脱胎于宗教节日活动,并随着民间信仰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东汉初年,佛教开始由西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以五斗米道、太平道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文化领域也逐渐壮大。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主体对于民俗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民俗学的意识也从"自为"转变为"自觉"。民俗学的意识主要分为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本文将对民俗与文学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现当代文学民俗意识形态的表现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刘淑凤 《今日科苑》2009,(23):182-184,16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中国的民俗与传说,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甚广,民俗中的故事与民间美术的品类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与中国古老的画种年画,有着历史发展的渊源。年画,是民间美术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形式。它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民俗、生活与信仰;反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12.
刘淑凤 《金秋科苑》2009,(23):182-184,16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中国的民俗与传说,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甚广,民俗中的故事与民间美术的品类繁多,丰富多彩。 中国的民俗传统节日与中国古老的画种年画,有着历史发展的渊源。年画,是民间美术中一种特殊的美术形式。它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民俗、生活与信仰;反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丰富的情感和愿望。  相似文献   

13.
民俗体育游戏的引入,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也使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得到了传承。基于此目的,阐述了民俗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举措即:巧用民俗游戏"跑得快"、妙用民俗游戏"跳得远"、精用民俗游戏"屈得韧"、活用民俗游戏"掷有力"、活用民俗游戏"起得稳",希望能对民俗体育游戏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瞿佑创作于明初的《剪灯新话》,是在东亚最具有跨国影响力的古典小说之一。多以元明之际的战乱纪实、文人罹祸和儿女情恋(人鬼恋)为主题,其中所占比重最多、最吸引人的当属人鬼恋故事。通过从丧葬习俗分析人鬼恋的故事发现:这种民间习俗与鬼神信仰和阴阳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这样的信仰和观念孕育了丧葬习俗。这也是绕开文本情节和作者经历进行分析的创新之处。希望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民俗的社会功能,为揣摩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提供契机,并且推动《剪灯新话》的研究出现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正>信仰是人心中的绿洲,拥有信仰的人必定胸怀宽广、思维明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拥有法治信仰的社会必定和谐稳定,繁荣昌盛。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天下之治赖纪纲",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四中全会也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凤凰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7X):48-49
凤凰,是中国古代信仰中兆示和平吉祥、王道仁政、国泰民安的瑞鸟,亦称“风皇”,系雌雄统称,雄为“风”,雌为“凰”,总称“风”。风与龙、龟、麒麟并称“四灵”,乃禽类之长。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凤凰信仰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上达封建帝王,下止阊巷布衣,虚以神话传说,实以民俗生活。在衍生出凤凰文化特定内涵的同时,风与龙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7.
正趋吉避凶、祈福纳祥是人类社会的本能追求,当这种本能的追求演化为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集体习惯时,吉祥民俗也就产生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民族对于吉祥的理解和表达吉祥的方式并不一致,表现在吉祥民俗上也是千差万别;又由于传统吉祥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限于篇幅,本文仅对汉民族的吉祥民俗做一粗浅的介绍。何谓吉祥民俗从字源上看,汉语"吉""祥"二字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中:"吉"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8.
民俗事项在经济改革的变迁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经济作用和地位,因此提出“民俗经济”这一概念加以论证,笔者以语言、心理、生活等习俗事项产生的经济效益为证据,阐明“民俗”与“经济”的关系,应该以其独特的姿态跻身市场经济舞台。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确实比较重视道德规范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中的"信仰危机"现象,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应试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干扰,致使"德育首位"还停留在口头上,这与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长期缺乏对于学生终极价值求索的关怀有关."做人"先于"做事",这就告诫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会"做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大学生德育中加强信仰教育的必要性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新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研究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作用和新时代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为主要依据,从应用多媒体技术改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和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新时代下马克思信仰教育创新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