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干宝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他兼通经学、史学、文学,而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和贡献犹为显著。由于其史学著作早已亡佚,而《搜神记》辑本被称为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于是今人多称赞其文学造诣,但其《晋记》的史学价值、《搜神记》的史料价值及史论史观方面的建树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6,(3):39-43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作为魏晋时期志怪小说中比较完整的一部,它对中国志怪小说、传奇、戏剧及明清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学术界对其研究却不甚完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一、《搜神记》的话语生成空间;二、从创作意旨、题材两方面进行再认知。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虽然《搜神记》中文本故事情节大多相对简单、艺术构建还很粗糙,但这都是由小说自身发展的区间所决定的。我们若从其"以明神道之不诬"的创作意旨上看,客观上它对当时人以及后人广见闻、泛涉猎还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说《搜神记》堪称中国叙事文学(这里多指小说、戏剧)的武库之一。  相似文献   

5.
郑海凤 《学语文》2014,(6):49-50
魏晋志怪小说以丰富多彩的神仙鬼怪以及神奇的传说异闻开中国小说之先河,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影响深远。而《搜神记》作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以其众多的蛇类形象为我们展示了魏晋人对于时事、世态和人情的观念和对于生命、道德和伦理的深刻思考。《搜神记》中关于蛇形象的故事共有三十篇,其中蛇形象以本相出现的故事较多,以幻象出现的仅有五篇,但每篇都为后世小说中蛇形象描写开创了范式,具有典型意义。《搜神记》中的蛇形象描写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根据出现的频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阐释。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作为唐前非“有意为”小说的杰出代表.它的成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史传文学作为我国成熟较早的叙事文学,不仅与古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古小说的产生、发展、壮大有深刻影响,也同样对《搜神记》在叙事手法与题材内容上起到不容忽视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将莫邪>(语文出版社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选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比照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它是一篇新增课文.笔者在备课时,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搜神记>以及多种古代作品选本,发现这篇小说又名<三王墓>,课文结尾删去了两句话:"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宜春县界."笔者认为,删去结尾两句有损于作品的完美,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给我们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带来不利,删得并不高明.  相似文献   

8.
《搜神后记》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说。本文对该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定量分析,并按构词方式对全部复音词进行了分类和阐释,初步总结出《搜神后记》中的复音词构成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中使用不同人称叙述故事,以有限视角观察事物,既可增强事件的真实感,引导读者进入故事,又能使读者跳出故事反思叙述者本身,产生间离的美学效果。笔者试图从叙事角度入手,从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和有限视角三个方面,分析视角理论在《废都》中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和开篇。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要素有情节(讲什么)———演进(怎么讲)———视角(谁讲)。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强调“故事情节化”,最早就是从《左传》开始的。《左传》通过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把史实情节化。中国叙事文学受儒家、道家之“道”的影响,即要说明事件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因果关联、来由根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突转”还是“发现”等,都要有“道理”贯穿其间,都有因果关系使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由主旨贯穿的整体性情节。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左传》的叙事按自然时间演进的占了绝对多数,这主要是受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守时、顺时观念的影响。《左传》标示时间按照年、季、月、日的顺序进行,这是中国文化的“以大观小”法在起作用。《左传》的叙事视角是史官的视角。史官的叙述视点处在“真”与“幻”之间,“隐幽”与“直笔”之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鉴文学理论中对故事的分类模式,对影视剧创作中的几种基本故事模型的叙述方式和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冀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影视文学故事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狄青和狄家将的故事从两宋发端,历经元、明、清,被改编成戏曲、小说等,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清代,狄青故事进入创作繁荣期,出现了四部以狄青和狄家故事为题材的章回小说。这四部小说融合历史史实、民间传说、话本以及讲唱文学中的叙事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狄青故事进行了再创作,作者大量采用了民间叙事的手法、方式,使这四部小说都带有程式化的叙述模式、类型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传奇性的情节描写,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叙事色彩。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叙事艺术上超越传统的创新为20世纪的小说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她独特的创作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逻辑严谨、考虑周密的叙事技巧。创作于1917年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其实凝聚了她在聚焦视点、叙事距离、叙事中的标志性过渡、叙事分层、叙事声音等叙事技巧方面的深刻造诣。  相似文献   

18.
陈平 《海外英语》2012,(16):167-168,174
《潜鸟》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构思独特、语言朴实、寓意深刻,生动地刻画了在白人主流社会边缘挣扎的梅蒂斯女性形象,充分表现了作家对后殖民主义、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从叙事视角和时空艺术对作品进行探讨,能加深读者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鉴赏。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是敦煌文献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写卷特征上,往往同一变文有多份抄本,这些抄本的残阙情况与命名纷繁复杂;写卷中存在大量的俗字、讹字、假借字、避讳字;同一个变文故事,有时候会出现两套写作模式。敦煌变文追求喜闻乐见,导民向善的编纂效果,具体表现为丰富多样的撰写形式、方言俚语俗语的大量应用、将众多人物的事迹集中于一人、因果报应教导人们向善戒恶、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了印度近现代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影响仅次于他的诗歌。他学习并接受东西方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非人物的灵幻叙述方式,灵活采用多种叙述者类型,运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使小说的叙事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泰戈尔以独特的叙事技巧揭露社会严峻的现实问题,赋予小说浓郁的悲剧精神,把印度短篇小说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体现了作家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精神以及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