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8,(Z3)
文言文是古代历史、政治、哲学、思想、文化等的载体,但由于其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要熟练进行文言文阅读,必须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和相关的语法知识。在文言文阅读中,疏通大意,整理文言知识是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解读上面文字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强调从历史发展和现代观念两个角度理解、评价文章内容,丰富文化积累,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断句标点是对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我们必须先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句式特点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是阅读文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哪方面知识不足,都会错误理解文句,断错句子。养成正确的断句习惯对于我们阅读文言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而文言文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却存有畏难情绪,一提到文言就头痛,  相似文献   

5.
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修养和表达能力。学习文言文,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读物,文言远离我们的时代,许多词语的意义、语法特点,我们感到陌生;记载的历史文化、典章制度,我们又不熟悉,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学习的方法就是去理解它。熟悉它。理解熟悉的重点是文言的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其中句式是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6.
刘坚勇 《现代语文》2002,(4):164-165
公文语言受制于公文的性质、内容和功能,要求准确直述,语句简练,语感平实,语气庄重。欲达此要求,只使用纯白话文是难以胜任的,须适当借助简炼的文言。本文试就公文语言中适当使用文言词语,以发挥文言的优势,增强公文的语言特色,作粗浅地探讨。一、借鉴与扬弃纵观公文的悠久历史,我们知道公文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现代公文受文言传统影响较深。它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没有相对稳定,公文语言就失去了自己的语体特色;没有发展演变,借鉴与扬弃,公文语言就不能成长和完善。我们从历史的深度去认识公文语言的相对封…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高中语文作了重大调整,一改二十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结合的老面孔,增加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有的全册为文言文,约占教材总量的一半。我们认为,这一重要改革将有利于打好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提高其写作水平和整体教学效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扩增文言作品,是社会发展和教学本身的急需。增加文言作品是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令世人瞩目惊叹。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涌现出许多饮誉中外,影响古今的名人巨擘,其“立德”、“…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与翻译则为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思索探究,通过分析《孙权劝学》中的"士"、《木兰辞》中的"户"等文言实词的案例教学,提出教学中需要就文言实词进行历史观照,即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分析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并对文言实词进行文化阐释,也具有重要意义。双管齐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言实词的内涵,而且能够培养见叶知秋、自主探索分析的意识与本领,深刻领悟和赏析我国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就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明确指出:“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为了达到大纲的要求,我们就必须打破老师灌、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主体,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字典、辞典等方式,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文言修养。由于文言文是一种历史语言现象,其所反映的生活离我们很远。因此,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和文言句式特点,及古代文化知识与文体知识。掌握古代常用词汇的意义,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必须以词汇为中心,来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文言诗文教学“文化价值”理解的偏误,文章从汉语言文字本体特性的分析入手,提出文言诗文教学是以文化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文化本位观既关注文言诗文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又关注文言诗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以此观照当前的中学文言诗文教学,其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失。根据文化本位的核心观点,文言诗文教学目的定位应以“文化素养”为价值取向,文言诗文选文应按“定篇”的性质去规定、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优秀的文言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言诗文的学习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的政府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我们而言,学好文言诗文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虽然在“五四运动”中惨遭淘汰,但直至近年来仍有毕耕先生等提倡“文言复兴”。其实,白话取代文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应当在坚定白话文道路的同时,还要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从而开创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的偏差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学生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基本内容为基础,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陈素志 《江苏教育》2023,(46):92-94
<正>“文以载道”。文言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思想及育人价值。新课改对文言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要能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我在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研究上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从个人痴迷文言小说阅读,到汲取文言经典智慧服务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再到推广应用教学成果,逐渐成长为一名学有所长、研有方向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灿烂的明珠,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得以传承,文言文功不可没。初中语文中文言文已占到一定的比重,但由于学生平日接触文言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对提高学生驾驭古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文言文的注解中,至今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及时地指出,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修正。一、讲读课的注解1.讲读课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文言特殊句式,应该作出注解和说明,尤其是对那些不加说明就会产生误解的句子。可是,我们的教科书中却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奇怪现象:对学生可推断出其意义和用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约占30%,如果再计入语体文中的文言引文,则其比例更高。这些文言教材反映出来的古代典章制度,宗教伦理、人格道德、风俗习惯、是非善恶、爱憎美丑、婚丧礼仪、服饰举止等等,莫不饱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观念,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类课文尽管有的已经作了些许提示,但具体教学中须解之“惑”仍是不少的。再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为释字、解词、析句忙得不亦乐乎,忽略了“文”所载之“道”,学生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而产生某些误解。因此,将文言文中的价值观抽象出来,并将它演化成中学教学语言,让学生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去鉴赏,理解文言教材,无疑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寓于文言教材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言是民族文化的“根”。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最终都将指向它的文化。文言中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破解表面的文字坚冰而领悟到、欣赏到是教学的关键。文言教学是最“吃”教师功夫的——扎实的古汉语功夫和文化积淀,高超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施展。一、教出思想,涵泳人格文言学习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文言的词汇很多为现代汉语所继承,其中的成语更是民族语  相似文献   

19.
郑震 《语文天地》2014,(4):31-32
文言文以其典雅简洁的文字、错落有致的句式、深厚悠长的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被解剖得支离破碎,文言课堂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文言文究竞教什么?文言中“言”即“文言”,或“文言阅读”;“文”就是文学、文化。所以讲解文言知识无可厚非,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了文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以及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陕西曾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陕西留下了丰厚的积淀和深远的影响 ,如今仍广泛存活于民间的大量陕西方言中的文言语词就是其文化影响的一个方面。正确地把握这些方言的音与意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准确阅读理解古代的各类文学作品等 ,均具有重要作用。陕西方言因陕西各地地域、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的不同在使用、发音等方面略有差异 ,本文收集的语词以关中渭北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