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新诗在语文课堂上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教师可从"以‘歌’带‘诗’,激发兴趣","以‘读’品‘诗’,增强语感","以‘写’论‘诗’,提升能力"三个方面,实施新诗教学,唤醒学生阅读新诗、创作新诗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诗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鲜明的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很多著名新诗人和新诗派都具有某种西方背景,新诗作品也具有浓郁的西方气息。新诗抑中扬西的立场大大制约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制约新诗艺术发展的是新诗语言的西化问题,其原因是对于追求"欧化"风格的翻译文学的模仿。新诗抑中扬西的文化立场不是理性的学术立场,只有实事求是地从艺术规律出发来界定中国新诗和西方诗歌、传统诗歌的关系,才能推进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之下,中国新诗应该摒弃抑中扬西的立场,和中国当代文化结合起来,重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正>1 伴随着新诗革命的“诗体解放”,“丑的字句”就开始进入新诗。到20年代初,由梁实秋发难并由此在《晨报副刊》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丑的字句”是否可入诗的讨论。以后,闻一多倡导“以丑为美”,“丑”恶”字句大量入诗,又引起时人争论。最近出版的《中国新诗鉴赏辞典》还说:“《死水》里面有些诗,是流露了作者的悲观思想的。歌咏‘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绝望的死水’,……‘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可能就是这一类的悲观思想吧。”看来,讨论闻一多新诗中“丑的字句”,至今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朦胧诗是我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潮,它在国内外诗坛均产生颇大反响。对朦胧诗和后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缘由及其美学特征,还有一些代表诗人、代表诗,以及对当时某些诗评家不确当的批评,诸如“朦胧诗表现‘小我’即‘自我’”、“朦胧诗看不懂”等,应恰当评价。朦胧诗和后朦胧诗既注意吸收古典诗和民歌的优点,又借鉴了现代诗的长处,为探索建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新诗积累了经验,使新诗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在商业化、市场化的特定文化语境的影响下,中国新诗走向了边缘化与个人化。诗歌因疏离了读者,也遭到了读者的彻底拒绝,面临着发展以来从未有过的尴尬与困境。诗性精神是诗美的重要体现,因此应从人文关怀视野下对新诗诗性精神的缺少进行反思。在人文关怀视野下,从真诚的人文关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探究新诗诗性精神的重构,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歌词有着悠久的传统。从"上古歌谣"开始,经"诗经""楚辞""乐府"到"唐声诗""唐宋词",再到"元明散曲""明清小曲",这些占据中国诗歌史大半江山的诗体自诞生之初,无论是以词入歌还是倚声填词,它们本身是以一种歌词形式面世,可见歌词同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是现代歌词的开端,白话新诗的诞生则给现代歌词带来新的生长土壤,但是从二十年代末起,现代歌词已经很少再从新诗吸取养分。文章将主要探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二十年代末现代歌词同新诗的关系,以及现代歌词选择新诗入词的类型及原因,厘清现代歌词自诞生起至二十年代末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1918年和卫919年鲁迅先生曾连续在《新青年》上以“唐俟”这一笔名发表了6首新诗,即《梦人《爱之神入《桃花八《他们的花园入《人与时》和《他人“唐俟”的署名是耐人寻味的。据孙伏园先生解释:“先生之署此名,原义应为‘有所等待,唯恐落空’,是迫切要求进取的意思,有点焦急,但又包含着足够的积极性。”①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鲁迅先生用他那支如椽大笔刚刚开始纵横于新文坛的时候,我们不妨从研究这6首新诗起步,探索一下前期鲁迅的思想端倪。一、新诗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我们注意到《梦》、《爱之神》和《桃花…  相似文献   

9.
新诗的语言建设——兼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普遍存在着散化与口语化的误区,为此应注重新诗的语言建设。规范新诗的语言,注重新诗的“诗性要求”,使其新诗朝着“明朗的语言、象征向手法、中国的内涵”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学批评园地里,小说批评无疑达到了繁花烂漫的境域。新诗批评虽然没有这种鲜花著锦之盛,但总的说来,它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二十年代,新诗批评就在为新诗的诞生鸣锣开道,为新诗的成长廓清道路,以后又为发现新人和奖掖新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新中国诞生后,诗人和诗评家们的美学观在经历由旧到新的蜕变,对新的时代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这时的新诗论坛不似二十年代那样沸沸扬扬,势头比起三四十年代亦有所减弱。从1949年10月到1955年,虽然也出版了几本有关新诗评论的集子,但不少是解放前旧作的再版(如艾青的《诗论》、林林的《诗歌杂论》)。即使偶有新作,均为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关于寒山诗的研究,较多限于禅学语辞与诗的解读;对寒山诗的背景--禅的思想史及其细致脉络,未克作联系性的分析与考释.如果结合马祖思想在中唐时期的盛行与终成流弊的史实,透过<祖堂集>等禅宗史料与诗语的互释,详论其间隐含的观念交涉与思想线索,将可还原其中的禅思想谱系.由此可以发现:寒山诗作为一代禅宗文献,隐然映示了唐代禅宗两大主流的消长过程.原先的马祖一系,正是由于过于强调了"作用是性"的激进思想,而终于分化出其对立面的石头一系.石头对于马祖的颠覆,不仅在其他史料斑斑可考,而且也可用寒山诗来部分证明.通过这样的工作,既为禅宗史发覆祛疑,也为寒山诗发皇心曲.  相似文献   

12.
雪域吟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园诗歌现象一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校园诗歌举步维艰的时候,地处雪域高原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一群有教授身份的著名诗人影响下,活跃着一批在当下诗坛十分耀眼的年青诗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民族身份,围绕着他们而形成的校园诗歌文化活动是新时期西部诗歌的重要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内外根由。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与诗歌“联姻”之后对诗歌在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创作主体的构成上。网络诗歌的创作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这改变了传统诗歌创作由精英诗人掌控的局面;而网络诗歌创作主体的民间立场也与传统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民间立场既突出了网络诗歌的自由精神,也给网络诗歌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大名诗歌包括隶籍大名的诗人及仕宦、游历于此的诗人的诗作,其中以仕宦、游历诗人为主.那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诗人一方面繁荣了本地诗坛,有效地参与了宋型诗的建构;另一方面在诗歌中还有对地域文化的体认与表现,他们之间的诗歌唱和,尤其是异地寄赠传播了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因整个社会的急剧“转型”而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理性启蒙为核心动力的文学话语开始逐渐被以欲望叙事为旨趣的文学话语所侵蚀和替换。作为时代敏感神经的诗歌,感知、承受并见证了这一当代社会的精神震荡与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  相似文献   

16.
张维屏与龚自珍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具有开拓性的诗人,他们两人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张、龚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强烈的爱国情思,深刻的批判精神。他们的诗歌,在艺术上对诗歌的创作都作出了贡献。如果说张维屏的诗以反映时代的巨变和诗人的思想剧变见长,那么龚自珍的诗则以反映现实的广度和社会批判力的深度见长。这两位诗人,就像勇立潮头的猛士,劈波斩浪,冲破传统诗歌的禁锢,开拓了时代新诗风,在诗歌近代化的进程中特立前行,他们都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伊沙以其卓异的写作姿态和风格,成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作身份驳杂不一,结合诗作分析他诗歌写作的三重身份:痞子、小市民和知识分子,并简要论述这三重身份之间的关系,以期初步探讨伊沙诗歌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文革语境中的白洋淀诗群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当代新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诗群是对文革主流诗歌写作的一次背离和反拨,它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个体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声音,并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发论文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韩山师范学院学报》共被访问570 148次,下载量和浏览量均呈上升趋势,单篇论文最高被下载1 368次;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Ⅱ辑、基础科学三个学科的访问量所占比例最高;除广东和北京外,网络用户分布相对均衡;主要用户机构是中国大陆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网络传播已成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传播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纸质期刊发行传播相比网络传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风雨中摇曳的校园诗歌——校园诗歌的发展及存在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新诗诞生以来,诗歌创作就犹如雨后春笋,这期间诞生出大量的优秀诗人和优秀诗歌作品。而在新诗影响下的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也开始大胆地进行诗歌创作,这些校园诗歌也渐渐成为诗歌发展中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介入,诗歌离人们越来越远,校园诗歌更是销声匿迹,即便是优秀的校园诗歌的存在困境也是让人为之哀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