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新文科的提出对中文学科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在对新文科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对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进行探索,提出了新文科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举措,并对当下中文学科发展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香港中学中文科课程发展概况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在香港,中文科课程主要包括中国语文科、中国文学科和中国语文及文化科。除上述中文科的正规课程外,还配合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的兴趣和语文的能力,例如各学校都设立有关上述科目的兴趣小组或中文学会。学科...  相似文献   

3.
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不是应用学科,但是,从狭隘的作用性来说,它奠定了大文科的基础,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从广义的作用性来说,它从根本上提升了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有中文专业。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文学科人才,又是各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自1995年教育部创设中文专业的“国家文科基地”之后,为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造了条件。结合我校的文科基地建设,我们对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作了几年的探索,在此略作总结,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建构并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文科基地湖北大学中文学科点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硕士学位的文科基础理论研究人才,毕业生大多将从事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文科基地拟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形成“三通”、“两联”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三通”是指文、史、哲相通,“两联”是指人文科学与自...  相似文献   

5.
牛璐芳 《海外英语》2023,(7):158-160
在“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大背景下,“主动求变创新发展”为外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教学形式,将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本课题旨在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即从以往单一学科视角转向跨越学科界限的交叉融合来研究职业本科教育中英语教育的问题。本文拟将经济学理论中的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以下简称BSC)这一管理系统工具引入职业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建立全面的学生绩效考核体系,从而达到新文科的课程改革的标准,服务于该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镇江市束鹏芳名师工作室是镇江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涵盖文科综合课程与历史教育两个领域。工作室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束鹏芳老师担任领衔人,现有成员近2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工作室致力于文科综合课程的开发,研制和开设了"价值观课程",并在"支显宗基金会"的支持下,对"青少年卓越领导力课程"的建设进行着探索,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国际视野引  相似文献   

7.
我校历史、中文两个学科点被批准为国家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文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面向21世纪需要的文科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国家教委于去年决定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是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科技提出的一项教育战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是深层次、多维度的“自我”革故鼎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专业优化,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中文”人才,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抓好课程提质这一“新文科”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实施课程思政,开展文化实践,着力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文教学体系。要以现代新技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科技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自匪 《教书育人》2007,(12):104-106
写作课是大学文科专业特别是中文专业重要的技能性、实践性课程,也是相对其他文学课程而言,实际教学成效最低、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台港澳之窗     
台港澳之窗香港教育署编订中文词语表香港教育署刚编订的中文词语表初稿,拟供全港小学教师作教学及评估参考之用。由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中文组编订的帅学教学参考词语表》,是“目标为本课程”中第一及第二学习阶段的中国语文科参考资料,两个阶段共有6776个中文词语,...  相似文献   

11.
基础文科是教育领域内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中文、历史、哲学学科.这些学科源远流长,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的影响深远;近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们作为独立的、系统的学科进入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文、史、哲等传统基础文科教育曾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其重要作用本来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熟练运用讲授法追求高校文科教学的最佳效果严明一与理工科等自然科学学科相比,高校文科体系中的大部分学科都不具有直接的实验性和实证性,因而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所适用的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在文科教学中往往并不实用。传统的文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仍是传道、授业、...  相似文献   

13.
东丰县于2002年秋季作为省级16个实验区之一全部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到2004年秋季,在校初中生已全部走进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亮点是增设了综合科课程,即综合理科——《科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和综合艺术学科课程。我县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大胆尝试,选择了《历史与社会》这门综合文科课程,也是全省惟一的一家选择综合文科课程的实验区。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之时.高师课程的创新乃至重建,便成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崭新课题。面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或者语文教学论等文本已经难已适应语文教学发展态势的需要。实践呼唤理论.高师中文教育、综合文科、初  相似文献   

15.
潘妤 《海外英语》2023,(4):100-102
新文科建设提出了学科重组、学科交叉等理念,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堂上,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有效途径,将课程思政和高级英语写作课程融合,不仅能提升写作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该文阐释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和高级英语写作的课程需求,分析了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强化英语写作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高级英语写作的课堂设计两大方面提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级英语写作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两者融合的可行性,为高校高级英语写作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供可借鉴的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的冲击波,给高等院校的文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的一专多能、专博结合的复合型通识人才;另一方面,传统文科专业如文、史、哲等却从“显学”位置上滑落,生源日少。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并轨,给师范院校文科教育既提供了参与社会竞争的机遇,更增加了必须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压力。因此,淡化文科的专业意识,强化学科课程建设,走建设“大文科”的发展道路,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文科教育改革的一个带方向性的问题。一、育师文科文工太钢不利于培养跨世光复合型人才科技的…  相似文献   

17.
新文科建设作为引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举措之一,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中国特色文科发展新范式、构建人文社会学科“中国话语”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新文科建设不仅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层面的技术性革新,更强调中国特色的结构性探索、学科的文化价值建构以及学术的自主性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为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从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国际理解、建设文化强国多个维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与此相应,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也需要在价值导向、育人模式、学科融合和对外交流四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文科教学方式过于机械、死板,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隔绝,不同专业相对封闭,研究方向定得过细过早,研究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文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师资力量不能相应跟上,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我国高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严重不足。为此,应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开阔文科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导师的后备军,保证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途径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龙梦培 《海外英语》2023,(5):129-131
2020年颁布的《指南》明确提出,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相关领域知识的复合型英语语言服务人才。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复合型英语服务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文科背景下,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结合综合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来探索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中文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大文科"意识的中文人才培养新模式。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文科"意识在高校中文人才培养中的功能;详细地讨论了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的几个层面;并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科研训练的角度研究了高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