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须加强人文教育,与艺术技能教学一起,形成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学的两翼。而艺术师范教育(美育教师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属性,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了解美育、掌握艺术技能、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教育教学的美育教师。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掌握美的规律的优秀人才。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可以从生产劳动、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认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的耦合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旨归,进行课程结构重组和教学流程再造,以优秀师资队伍打造为核心保障,把握各学科专业内生性美育因子,加强艺术专业与科技以及其他人文课程的融通互动,把艺术实践放在艺术教育的突出位置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3.
杨菱菱 《文教资料》2008,(12):222-223
传统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等美术教育往往难以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而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我们有必要在艺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从文科培养的角度来塑造全能性的、文化素质高的艺术类人才.美术专业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专业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力与感受力、形象记忆力与想象力、美术表现力与创造力,以及审美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曹陆军 《文教资料》2012,(23):92-93
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激发审美感情、强化人文素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实现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目标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便增进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中国国内动画院校普遍开设动画专业中出现的作品虽多,但学生在专业培养中由于课程雷同、传统、专业特征不强,导致作品中缺乏人文内涵和艺术想象力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分别从艺术创造力、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与培育等方面加以论述与阐释,以期能够依据具体的专业特征为实践教学以切实的理论指导,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聂路 《科学教育》2007,13(5):11-12
艺术课是情感与审美的教育,要回归艺术教育的本质,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相似文献   

7.
贾韬 《江苏高教》2015,(2):97-98
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艺术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艺术的人文属性决定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特别是高校艺术通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艺术教育,让学生在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高,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高校艺术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艺术工作者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人格的生成、艺术品味的趋向和艺术作品的创作。然而,由于教育功利化等历史与现实原因,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文章对在艺术专业教育中如何遵循艺术人文教育的规律,如何从教育观念、专业培养、校园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艺术教育具备的审美本质与品格,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获得提升、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和眼界都得以解放和超越.通过对学校情境中艺术教育的本质、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不仅自成一格,而且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趋势。"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即为"审美人生教育"。童心是审美人生之根,艺术教育为审美人生之本,物我双会则是审美人生的升华。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审美教育与传统艺术相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加强生活方式审美化教育及构建校园文化审美体系等审美教育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校审美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虽然我国高中开设了美术鉴赏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开发、教师选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对人文知识重视不够。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大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艺术教育的力度,突出以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及艺术价值判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许结玲 《文教资料》2012,(20):46-47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定位体现了工具性、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定位探讨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应如何加强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及德育渗透,即文化教育体现工具性、审美教育体现审美性、德育渗透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赵华 《教育与职业》2007,(32):166-167
文章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艺术审美与人文教育的缺失问题,认为我国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艺术审美教育与人文主义思想教育,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观念狭隘,高职教育目标比较单一,造成学生缺乏现代人格与个性.为此,必须在高职院校中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从医学与艺术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艺术教育体系缺乏的问题.围绕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特殊性和专业特点,提出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艺术教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美学是一门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型(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和理论。随着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学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在哲学、中文、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得到了巩固,而且正逐渐成为其他备类相关学科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在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美学原理》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把握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理解艺术活动,既有“美”的观念.同时又具备审美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字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本工具。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日益升温,升学竞争日益加剧,语文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其人文色彩大为削弱。事实上,作为有丰富底蕴的语文,它与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今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尤为重视,艺术素质教育是健全大学生人格、打通专业界限、促进学科融合的必要教育手段之一。《摄影鉴赏》课程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已经在高校中广为开展。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性,对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分析,本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优秀的创新能力、综合的人文素质的目标,研究出艺术素质教育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医学与艺术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艺术教育体系缺乏的问题。围绕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特殊性和专业特点,提出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艺术教育体系,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民族艺术、地域文化正在被人们所忽视,传统的意义世界在学生中已难有立足之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艺术教育体系长期受欧美、苏俄艺术的深刻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民族艺术教育的份量不足,尤其是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本土艺术难登"象牙塔",造成本地人不知本地的艺术,本土艺术正逐步远离我们.开发构建木土化艺术课程是社会变迁的需要,如今艺术教育着重加强审美和生活实践领域的教学,课程标准由过去偏重艺术技法和创造性教育理念转为审美与创造性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趋向系统化,审美与应用并重,技能与人文性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