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孙文恭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反映了清平孙姓家族的历史变迁,修谱经过,尤其从纵横两个方向确立了孙文恭在其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孙文恭与其家族之间个体与系统的关系,记录较详,具有较大的文献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文恭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反映了清平孙姓家族的历史变迁,修谱经过,尤其从纵横两个方向确立了孙文恭在其家族中的位置以殛孙文恭与其家族之间个体与系统的关系,记录较详,具有较大的文献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龙场悟道”乃是中国思想史叙事结构最值得纪念的象征性事件。它不但标志着王阳明已突破了生命磨式的大关大隘,实现了个人心性体验上的大跨度飞跃,而且也预示了全国最早的地域性心学学派——黔中王门的形成,影响后世可谓既深且远。贵州思想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实大有赖于王阳明在当地的讲学弘道活动。历代地方学者大量与心学思想有关的话语言说,已构成明显的价值与知识互动的连续性学术谱系。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与贵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在贵州只住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其黔中弟子相对较少并且不为黄宗羲等人所熟悉是很正常的。但即使如此,也不应像《明儒学案》那样阙如不记。黄宗羲之所以会如此漠视黔中王门,可能与钱德洪有一定关系。关于黔中王门,日本学者永富青地为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依据。阳明刚到龙场时,由于精神上的极度郁闷和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放到超越式的内心“悟道”上,于是便有了“龙场悟道”这样的思想创新。但随着政治待遇的改善和对黔中社会的逐步了解,阳明又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当地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上。因此可以说,阳明黔中讲学的目的,主要是想在黔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不是为了王学的传播和门户的扩张,这无疑是王阳明为贵州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本是对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与王阳明心学关系的研究。章探讨了张居正接受心学的途径与其心学思想的特点,说明了心学对改革时期张居正人生态度的影响,指出了他本人的心学意识与其对心学讲学活动压制的矛盾,以及他试图改造心学弟子的失败,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代万历初期的真实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8.
黔南是贵州境内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明代中期开始,阳明心学在黔南地区得以传播,一百余年间,以都匀为中心的黔南地区崛起成为黔中王门的"五大重镇"之一。以阳明心学为主流的儒家文化促进了黔南教育文化的发展,使黔南成为贵州儒学文化最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钱绪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晚年重要的弟子,他与王阳明关系密切,一生致力于讲学与整理心学文献,对心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论文着重从现代生死学的角度,来探析生死经验对钱绪山悟道的重大影响,以及他面对亲人死亡的态度所展现出的生死智慧.并由此展示儒家的智慧是通过在世间的磨练而获得解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后期书院讲会的兴盛与阳明心学的兴起密切相关。阳明心学的兴起对明代书院讲会产生了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王阳明不仅自己兴办讲会,还大力倡导讲会,使书院讲会渐成风气。其次阳明去世后,散处各地的王门弟子后学继承阳明之志,在各地邀集同志,创建书院,兴办讲会,使书院讲会兴盛一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第三,王阳明及其弟子后学十分重视书院  相似文献   

11.
李渭作为王阳明的私淑弟子,是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三大传人之一。他继承了阳明心学并有所突破。他的“求本心”反映了“心即理”的阳明心学本体论;“必为圣人”目标体现了王阳明“立志为圣贤”的人生观;“明道”、“不欲”与王阳明“存天理,去人欲”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以行为先”的认识论对阳明心学“知行合一”有所突破。他一生着力“躬行”,力求达到“常清常明”反映了“事上磨练”的阳明心学方法论。他一生坚持讲学传道,对阳明心学在贵州、云南等地的传播和兴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他始始以“内圣外王”为人生理想,不仅首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而且创立了“阳明心学”,使儒学发展到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王阳明之功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王阳明之学跨出国界、飘洋过海、享誉国外。他以其个人的不幸换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幸,是一位很值得后世深入探讨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文明书院落成后,毛科延请被谪贬龙场驿的王阳明至书院讲学。这是王阳明在贵阳讲学的开端。席书任职贵州后,继续礼聘王阳明至书院讲学。在延请王阳明来贵讲学过程中,席书与王阳明通过书信互动,而相识相知。在聆听王阳明讲学后,席书的道德学问有了巨大转变,不仅在学术上深受阳明心学影响,而且政治上积极向朝廷举荐阳明担任要职。在此期间,席书与王阳明结成了知己和道友,成为阳明心学发展史上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初年越中阳明心学的勃兴与流播,追根溯源是受到越文化传统精神的深刻影响,孝道、易道、士道之文化内核成为阳明心学孕育与发展的丰富土壤。王阳明晚年居越城六年,虽身处逆境,但其通过著书立说、讲学论道、书信交流及山水游历等途径,兴起了一场以倡明"万物一体"学说为指归的王学振兴运动,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万物一体"学说的提出,最终圆通了阳明心学体系,扩充了阳明心学的境界,标志着王学发展进入最辉煌的阶段。王阳明晚年在越城的传道活动,对于越中王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对于彰显越文化的时代精神则是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楚中王门蒋信为王阳明在龙场及门最早的亲炙弟子,其学兼王阳明、湛甘泉,又受湖湘学派传统的影响。他心学视野中的理气、心性思想独特,其即用即体、体用合一重功夫又不忽视本体的理路,在一定意义上都开启了王学后学论心、性、气,本体、功夫主要议题。在王门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在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王阳明与贵州的渊源从他被谪贬贵州开始,在龙场驿任职期间,王阳明对贵州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继程朱理学之后,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王阳明在贵州开启的文明开化之风,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民族的大幸,造福后人,福泽后世。试探讨王阳明和贵州的渊源关系,在研究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期间的功绩的过程中,挖掘二者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罗薇 《文教资料》2012,(8):13-15
王阳明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提出了足以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思想。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一生都在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成为他人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心学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心学美学精神。同时,这种心学美学又反过来指导他的诗歌创作。本文选取王阳明的部分诗歌,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探究其中的心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纵观王阳明一生,有趣的是其心学的传播、学派的产生、事功之学的建构、心学教育思想的形成都与书院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书院成就了王阳明。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化论坛》2010,(1):F0002-F0002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中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出身士大夫家庭,其父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28岁举进士出身,34岁任兵部武选清吏司在事,是年开始授徒讲学至57岁寿终。在贵州的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广西的南宁学校,  相似文献   

20.
穆孔晖是王阳明传授的第一个北方门生,他有深厚的理学背景。他对阳明心学核心概念“心”有初步体认,但对“良知”体认不深,对“知行合一”命题则基本未予探讨。其学术思想和阳明心学存在紧张关系和游离状态,对阳明心学的整个体系未能膺服。他沿袭北方学术“朴实”特质,总括心、理、佛、道“大本皆同,特事不同”理念,试图融合心、理、佛、道。穆氏对心学有一定阐述,开启了东昌王门之传承,并力避阳明后学之流弊,对明后期东昌府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对心学在北方的传播功不可没。穆孔晖的心学理路反映出心学在北方传播的复杂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