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刘小枫《重启古典诗学》首先要确立的是文化的“价值尺度”,就我们迄今所拥有的“价值”来说,“古典学问”是最高的“尺度”,其次也提出了“如何读古典”的问题。在后一问题上,伯纳德特与其学生的谈话录《走向古典诗学之路》提供了一个理解“模型”。“不确定的二分组合”是伯纳德特古典解读的一个重要观念,他的人生故事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可作如是观。“引子”中的两个故事启示我们,阅读古典首先需要面对我们自身的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2.
中国影片《早熟》与韩国影片《珍妮朱诺》都是反映青少年早恋题材的作品。尽管两部影片在题材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相似之处,但从创作主题、叙事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故事的来源、作者的创作动机及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不同,因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也知道这些故事都出自《格林童话》吧?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其实不是格林兄弟吗?知道《小红帽》最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知道还有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吗?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里原来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4.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龙女故事渊远流长,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神奇幻想故事之一,《柳毅传》就是其中的佳作,之后又衍生出元曲《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但其中龙女形象却几经变化,本文试从这三部作品入手,总结龙女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8.
李娟 《文教资料》2012,(1):63-64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剧作,故事中的人物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的内心困惑和遭遇打击后的觉醒,使读者认识到,在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中还充满了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10.
贺晔 《考试周刊》2009,(15):22-23
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短篇小说《无名女人》讲述了一个无名姑姑的故事。姑姑之所以无名,主要是受父权的压制。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姑姑的故事,反映了华裔女性寻求认识自我的呼声,这个声音来自美国白人社会及中国父权社会的双重压制。  相似文献   

11.
秦敏 《现代语文》2006,(11):76-77
一部被称为“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英国名评家毛姆是这样评价《呼啸山庄》的:“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曾将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中国翻译家方平更是认为《呼啸山庄》“足以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前后辉映”。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我国名翻译家傅雷称赞《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2.
深深的小巷,应该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的。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有诗意的开头,讲述的却是一个算不上诗意的故事:小巷中,主人公徐文霞美丽的青春里蕴藏的是可能为人所唾弃的卑贱的过去——阿四妹在巷子里卖身卖笑的生涯。这篇小说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在解放后群情高昂的大背景下,作家们主要致力于描绘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人物,或者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画皮》是《聊斋志异》里的一个典型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银屏,成为人们心中的恐怖经典。陈嘉上执导的最新版《画皮》开创了画皮故事“爱情篇”的先河,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比新版《画皮》和原著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以及该影片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记》开创了中国“洞穴故事”的先河。其后,中国洞穴故事多以《桃花源记》为范本进行演绎,这些故事虽然与《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却在思想境界上难以超越《桃花源记》,但是依然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洞穴思维”文化。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故事新编》是鲁迅在现代理性精神观照下对中国历史进行的重新审视。其中,《补天》更是其痛苦思索的情感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实质进行探寻,展示出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走到了腐朽衰败的历史困境中,就在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人的本性的扼杀。  相似文献   

17.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和《西游记》的研究应该有一个新的时间起点:初唐;应该有一个新的地域起点:西域。发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拼凑痕迹,是新的研究的开始;注意到队戏《唐僧西天取经》,使我们捕捉到了取经故事进入中原、进入世俗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红拂夜奔》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作品中,作者大胆而彻底解构了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规则,重构了一个平等自由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20.
《封神演义》整体艺术构思的确立及其神魔故事的形成,除得益于《武王伐纣平话》外,最为直接的素材与灵感来源是流传于宋元明三代的玄帝收魔的故事.这一故事之所以会对《封神演义》的整体艺术构思产生重要影响,首要条件是二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契合.《封神演义》中主人公姜子牙形象的确立,哪吒、杨戬等人物形象的添加,三十六路伐西岐故事的形成,功成封神的结局及其“混合三教,以儒为本”的整体文化特征,皆与玄帝收魔故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