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幼儿教育》2013,(Z4):21-23
教师的情绪能力是指教师觉察、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表达与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处理情绪事件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面对幼儿的消极情绪,情绪能力强的教师更加关心幼儿的情绪反应,会安慰幼儿,鼓  相似文献   

2.
教师积极有效的回应对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入园的不同时期,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不同。教师可运用"肌肤触摸,传递母爱""语言回应,传递关注""注意转移,传递吸引物""沟通亲近,传递友爱""情感宣泄,传递心声"等多种回应策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态,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吕建华  骆宏 《家庭教育》2003,(11B):16-18
6岁前。孩子已经有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忌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应对却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当孩子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出现过激行动时。他们并不一定清楚行动和感受之间的关联。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一样。在亲子互动中慢慢滋长。从父母对他情绪的回应、鼓励、制止或示范中学到对情绪的态度和表达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职前教师情绪智力的基础——情绪觉察能力,采用由情绪认知训练和情绪体验练习两种方法构成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职前教师实验组的情绪识别正确率提高、反应时下降,同时情绪觉察能力较干预前有较大的提升,这表明情绪认知训练和情绪体验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职前教师的情绪觉察能力。  相似文献   

5.
葛琳 《早期教育》2015,(1):16-20
情绪主题绘本是深受孩子喜欢的一种绘本形式,大班幼儿正处于情绪分化和交往的关键期,有目的地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该课题通过行动研究法,研究出合理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可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该文将情绪主题绘本对于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概括为能帮助幼儿觉察自我情绪,引导幼儿识别他人基本情绪,...  相似文献   

6.
探析情绪觉察能力要素对于情绪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国内外情绪觉察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整合当前主要情绪觉察测量工具的结构因素,提出两个观点:第一,对情绪觉察的概念内涵应加以重构,即情绪觉察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识别、描述及原因分析的能力;第二,强调对情绪识别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精细加工,将情绪辨别看作情绪觉察的新要素。在此基础上,将情绪觉察能力要素结构从包含情绪识别和情绪描述的两要素框架拓展为四要素框架:情绪识别、情绪辨别、情绪描述、情绪分析。  相似文献   

7.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情绪不仅为教师教学行为提供动力,而且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过程,因而情绪劳动理论强调教师要以组织所期望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纠结于我有什么情绪、我可以表达什么情绪、我能以什么方式表达三重困境之中.要走出困境,教师需关注自身,努力提升情绪觉察水平;关爱学生,发挥多种情绪功能;多措并举,有效调节情绪,以实现对困境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赵燕 《亚太教育》2022,(5):25-27
对于幼儿来说,初入陌生环境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不安、焦虑之感,特别是在午睡环节,这种情绪表现会更加明显,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回应策略,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保障睡眠质量。对此,介绍幼儿午睡环节常见的情绪表现,并提出教师的有效回应策略。力求通过情感安抚、科学指导、物质刺激等方式,给予幼儿满满的安全感,养成其良好的午睡习惯,助力其...  相似文献   

10.
情绪表达是指可观察到的外部的行为反应,它与相应的情绪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儿童情绪表达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探知儿童的情绪状态,并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研究对广州市E幼儿园4个中班共102名幼儿开展为期1个月的观察记录,了解中班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并探索有效的教师回应策略,包括无条件接纳幼儿情绪、真诚投入与分享、重新建构幼儿的情绪化语言、冷处理、对攻击性行为设置限制、为幼儿提供更多情绪表达的方式等,为幼儿园开展儿童情绪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情绪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积极的情绪会促使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自觉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幼儿的思维活跃,对幼儿主动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情绪状况和教师对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或感染着幼儿的情绪。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要有意识地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师情绪的管理对幼儿教育有特殊的意义.教师的不良情绪,易伤害幼儿的身体,易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易造成师幼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易影响对幼儿的公正,易打击幼儿的自尊心,易影响教师的教育策略,易影响师幼关系等.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其次要换位思考,体会幼儿的感受,最后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低、中、高学段均会涉及以情绪觉察为主题的心理课,当前,小学高年级的大部分情绪觉察心理课设计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情绪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情绪觉察任务类型简单化、情绪识别技能训练表面化、情绪描述技能培养粗糙化。然后从情绪社会化视角下,适当关注对复合情绪的觉察;以心理理论和认知评价为路径,适当加强对情绪的内在觉察;夯实情绪体验整理技能,适当侧重相似情绪和混合情绪;以情绪细腻度为方向,培养情绪描述技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情绪觉察主题心理课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玩法和同伴。自主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情绪理解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发展,是教师开展情绪教育的契机。在开展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无条件接纳幼儿的情绪,适当给予幼儿时间、空间学习处理情绪冲突,必要情况下帮助幼儿梳理情绪线索、反思情绪行为,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发了情感智慧对幼儿形成健康个性的重要作用,认为情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强调家长培养幼儿的情感智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敏感地觉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提示孩子意识不同的情绪及其表现;尊重孩子的感受,以同理心作出回应;适时发出“邀请”进行倾听交流;教孩子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调节幼儿情绪存在如下特点:教师多针对幼儿兴奋、悲伤等情绪进行调节;教师多在幼儿出现情绪反应后进行即时调节,调节时机稍显急躁;教师多采用抑制策略进行调节,调节策略有待丰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节基本有效.针对情绪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情绪背后的原因,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善于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马素萍 《现代语文》2013,(8):99-10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地、紧张而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寓知于乐,以趣激情。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常常看到,热气腾腾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智力情绪的高涨,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他们时而瞪大眼睛,专注地静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时而殚精竭思,全神地思索着课文的疑点和难处;时而成竹在胸,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时而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教师所开展的相同或不同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老师和幼儿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有明显差异。借音乐术语来描述,有的老师的活动好比是小夜曲,自始至终轻柔舒缓,师幼情绪都缺少起伏;有的好比是进行曲,整个过程激扬、跳跃,孩子们情绪亢奋(易导致儿童的情绪功能紊乱);有的则好似奏鸣曲,时而激越昂扬,时而轻柔舒缓,情绪的变化和活动内容相得益彰,师幼双方情绪有起有落、有张有弛,使身心获得一种舒适和美感。如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合理地调控情绪,使情绪体验与认知内容匹配起来,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情绪具有弥散性、情境性和动力性,如…  相似文献   

19.
心理理论对幼儿情绪理解力的作用有:对情绪情境的正确分析,提高了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基于愿望和信念的心理推理,提升了幼儿对情绪产生原因的判断;对冲突情绪的合理疏导,促进了幼儿对情绪表现规则的认识。教师和家长可运用心理理论对提高幼儿情绪理解力进行指导:组织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幼儿对情绪的识别能力;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幼儿自身的情绪体验;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分析他人的情绪状态;依托语言沟通交流,促进幼儿正向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情绪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幼儿和教师在进行情绪教育实践探索前后的变化,归纳了情绪教育的三个关键点:让幼儿及时感知并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充分锻炼幼儿的情绪表达和理解能力,教给幼儿调控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