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构建出新能源汽车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凝练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新能源技术对职校生的能力要求构建了职校生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习模式,以期培养出多样化汽修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汽车能耗,缓解能源紧缺压力,改善大气环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推进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研发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我国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1279l辆,同比增长103.9%;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642辆;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预计2014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突破5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并带动一个年汽车销售量超过8000亿元的巨大市场。尽管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速度很快,但产业化较为落后,核心技术领域急需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机电一体化等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教育》2010,(1):14-15
基于创新驱动.比亚迪在王传福的领导下,实现了业绩新一轮提升。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其F3DM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多,这也使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趋势。在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以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委托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图得以被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带头制定,并于2016年正式在SAECC会议中发布,从而深入阐释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的详细内容。鉴于此,本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颈,拥有动力电池技术和核心原材料的企业将最先受益。在产业化初期,先进的动力电池厂商,将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技术最核心,利润最丰厚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10,(15):24-24
世博会召开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电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学院,希望寻求新能源车辆动力系统的技术支持。为了世博园区新能源汽车的平安运行,工程技术大学的徐靖海老师——一位留学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2010年1月归国的党员教师,主动请缨,带领3名学生党员承担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由于时间紧迫,徐靖海团队每天至少要调试6辆新车,每辆汽车要在路上跑几十公里,一天要工作8~12个小时。现在,一辆辆经过徐靖海团队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世博园闪亮登场,徐靖海老师带领的汽车工程学院科研党员团队还坚守在世博园第一线。  相似文献   

9.
汽车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汽车的大量应用,汽车对地球资源及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重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从设计图纸上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绿色交通的代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轻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本文对Creo二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特征识别与匹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成低碳设计系统的理论实现方案,开发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集成低碳设计系统,可以实时评估零件的碳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总成中的转子绕组碳排放量在k=6.2659取得最大值,最后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方案下驱动电机部件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值,以此确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优化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1.
莫树懂 《广西教育》2014,(19):156-157
对我国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政策进行总结和梳理,对国外发达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评价总结;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政策在未来的发展思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曦 《亚太教育》2021,(2):80-81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在对汽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课程属于新兴课程,教学难免不够成熟,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我院课程组在剖析该课程特点和教学问题后,通过“理论+实践”“课堂+资源”“平时+期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有了一定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逐渐成为车辆工程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课程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为该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家成 《教师》2024,(9):126-128
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呼应,也是塑造学生工匠精神和劳动素养的根本路径。在新技术发展和新能源环保理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被逐渐扩大,随之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倒逼中职学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为社会输送满足该领域发展需求的复合技术型人才,以进一步扩大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可靠的软实力支撑。在如今社会环境复杂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要想全方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应积极将专业课程与劳动教育交叉融合。文章以“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课程为例,分析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中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探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在正在提倡绿色节能技术。汽车产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应该不断强化绿色制造技术的相关研究,加强这一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绿色制造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绿色制造的内容,对汽车工业的传统制造模式和绿色制造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汽车零部件设计过程中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职技能竞赛背景,结合汽车技术竞赛项目、任务要求和技术标准,探索适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训、考”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路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真实技能大赛平台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实施“O2O+面对面”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及推进课程教学评价多元化,以期为推进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进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课程教学的对比研究,以试卷、实践考核和问卷调查法评价教学效果。PBL法试验组理论、实验操作成绩及学习态度好于LBL组,应用PBL教学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该领域前沿发展情况提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教学、进行小型实验室教学、结合多方面优化教材内容等策略,并展望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受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是一路攀升。但汽车的主要燃料仍然是以汽油、柴油等石油加工燃料为主.燃料的产出以及更新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本文针对此现象,详细阐述了未来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对于汽车替代燃料的新能源研发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产业链日趋完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趋于成熟,新能源汽车正逐步被认可和接受。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电池技术有待提高,氢燃料汽车发展缓慢,产业竞争愈加剧烈,而新能源汽车又贬值太快。应完善支持政策、市场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加快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更好地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