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两个较大的、思想相对的学派。本文从两个学派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观点出发,对两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取向予以分析比较,并探讨了两个学派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勇 《新闻界》2007,(4):19-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研究领域存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对立学派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近年,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三分化"。本文梳理了传播研究学派划分的历史,分析了各种"三分化"的实质及提出背景。本文认为,无论是学术成果,还是社会影响,传播研究领域尚没有能和经验学派、批判学派相提并论的学派。目前,传播研究领域还只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双峰并峙,麦克卢汉学派只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学派。  相似文献   

3.
本文追溯了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修辞学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传播学形成和学派分流的影响。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创立基于经典修辞学理论的信息分析方法并讲授传播实用艺术的公共演讲和辩论等课程。由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局限性,以演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学学者发现了其他学科所倡导的有价值的新修辞学和传播学理论。他们在吸纳这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丰富了修辞学,推动了传播学学派的形成和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学派的形成为科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知识累积和历史底蕴,分析学派影响力的具体扩散表现,对学派的影响进行衡量与评价,有利于学派发展以及科学进步。[方法/过程]以扎根理论为例,借鉴引用认同分析,采用引文分析、时间序列、主题建模等方法,从时间、作者、学科以及研究主题维度探索不同学派思想的认同分布,进而分析并归纳不同学派思想价值的影响和对后续研究的贡献,挖掘产生认同差异的原因。[结果/结论 ]不同学派的认同者主要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跟随临近认同者的学派归属,从众程度与扩散水平随认同群体规模同步上升;学派获取广泛认同的途径应适应时代及研究需要,与不同科学实践场景产生深度关联;影响力分布表明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均存在着可认同价值,且不同学派对不同学科的影响范围以及涉及主题具有极大共性,学派间既独立又互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是美国及世界上最成功的社会学派,因为传播学根植于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对芝加哥学派中关键人物的传播研究,解读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7.
批判学派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播学批判学派既是一个学科的流派 ,更是一种学术的思潮在传播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还未受到我国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发展脉络、重要人物、研究志向等 ,进行了宏观勾勒 ,以期推进对此学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召开第一次传播学座谈会至今已近三十年,虽然传播学研究经历从无到有、前景看好,但是传播学派在中国还没有出现。本文以2011年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入学考试中的一道题"论两个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为引子,从学派特征入手,认为中国尚无传播学派,因此并无"传播学派在中国的发展"一说。并针对该判断从学派产生的条件和现状做出理由阐释,包括在学派标签之下的中西传播研究差距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两大主导流派,对传播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两大流派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价值取向等特点,探寻造成二者分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流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图书馆学研究的人文学派、技术学派、实证学派的形成与演变,并从历史继承、国外引入、现实学科定位等3方面分析3个学派产生与演变的原因,认为3种研究倾向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会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体现了图书馆学内部整合,外部渗透,正逐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的趋势,是未来一个时期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1):60-70
在传播学的话语版图中,媒介效果研究无疑是最耀眼的坐标。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在媒介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如"皮下注射模式""第三人称假说""媒介文化",等等。但在媒介效果研究的本质归属上,两大学派的观点却发生了较大分歧:经验学派认为批判学派的效果研究只不过是借用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其他研究范式的一些新名词,其研究成果缺乏形成"理论"的社会基础/实证调查;而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于推崇实证/量化研究,所谓的"研究结论"充其量只能归属于"假说"的范畴,难以建立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范式。由此,媒介效果研究到底是"假说"还是"理论"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讨的学术问题。本文尝试在借鉴哲学、社会学有关"假说"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现状探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两大主流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的归属问题以及二者的"可能性融合"趋势,以期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基础的、本质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12.
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 ,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 :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 ;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 ,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 :自由主义 (现在的新经济学派 )、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 ,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为,从芝加哥学派到哥伦比亚学派的传播研究,从研究立场到研究问题,都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偏移。两者都站在实证主义的立场,探讨媒介对民主社会的运作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其已经产生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之中,构建自己的社会理论。二战以后,以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为代表的哥伦比亚学派的效果研究,更多继承的是杜威的思想而非李普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论芝加哥学派(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黄纯元 《图书馆》1997,(6):1-3,14
文章在系统评述芝加哥学派的形成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芝加哥学派的共同的理论前提和科学规范,并联系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实际,探讨芝加哥学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播学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其实有着两种不同的引进路径,而且批判学派内部不同理论范式的引进也遭遇了不同的境遇。本文拟对照经验学派的西学东渐史讨论批判学派的引入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为批判学派的本土化发展和自主性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继发 《新闻界》2011,(7):27-29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对世界传播学界的影响是重量级的,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而这种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法兰克福学派对我国传播学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拓展了传播学研究领域;使得传播学理论在我国能够向本土化方向发展;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生产方式、政治经济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该学派也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中国传播学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本土化研究中,要特别要警惕对法兰克福学派相关理论的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新闻世界》2012,(6):247-249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出现,受众能动性不断增强。这给传播学界和业界带来了变革。这种变革赋予了盛行于百年之前芝加哥学派理论以新的生机,使其对当下的网络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该学派的传播观、受众观、信息观和效果观。本文通过分析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和目前网络出版事业的现状,以期探究芝加哥学派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决定论”是对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最流行的评价。本文从厘定概念入手,以文本研究和思辨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环境学派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和“技术决定论”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学界,"批判学派"一词一直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它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60年代以后崛起的传播研究范式。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先有了批判学派这个概念或对于欧洲传播学"他者"形象的确立,才有了批判学派的历史脉络,它是一种因果倒置逻辑的产物。而从概念内涵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可以被称为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主体。是20世纪70年代传播学科话语权的斗争催生了这个概念,并使这个概念得到了各方认可。但将所有批判理论都纳入"经验—批判"的二元框架,其实终结了不同批判思想之间的差异并消灭了它们的主体性,一切理论创新随之戛然而止。中国学者对这一二元框架的照单全收体现了我们在理论积累上的欠缺,也体现了我们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